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活血化瘀法结合综合干预对葡萄糖调节受损者的血糖影响。方法选取社区131例葡萄糖调节受损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67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干预指导,治疗组除给予综合干预指导外,给予三七粉3g/日,顿服,随访1年,分析转归。结果干预12个月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为4.68%(3/64),糖尿病前期逆转率为46.88%(30/64);治疗组糖尿病发生率为3.33%(2/60),糖尿病前期逆转逆转率为61.67%(37/6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逆转率有显著性差异。相比治疗前,治疗组干预后血流变指标有明显下降(P<0.05)。讨论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显著,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粘度来达到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肾络瘀阻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患者300例,对其按照中医理论的肾络瘀阻积分进行情况统计,观察分析肾络瘀阻与患者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均普遍存着肾络瘀阻现象,同时,随着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加重、病程周期的延长,其肾络瘀阻的现象也愈发严重。另外,患者不同证型的糖尿病肾病其相关的肾络瘀阻积分明显不同,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与肾络瘀阻具有较强的临床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此次结果可为后期医学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聪耳通窍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气导听阈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导听阈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西药+聪耳通窍汤加减治疗,改善了患者的听力功能,改善了患者血液滞性状况,且安全性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隔姜灸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7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隔姜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与前列腺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及PGF2α/PGE2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隔姜灸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肝硬化治疗中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纳入我院在2012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5例,采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进行治疗,采用西药及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研究组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33/35)、77.1%(27/3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肝功能指标的比较中,研究组的ALT、AS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早期肝硬化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及其MELD评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肝炎门诊、肝炎病房收治的117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别观察治疗组(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与观察组(恩替卡韦)治疗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多项血清学指标以及对MELD评分的影响,并分析年龄、血脂等因素与MELD评分下降的关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HBV-DNA指标。治疗组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HA、MELD评分。仅年龄与饮酒史这两个因素对MELD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及MELD评分。明确年龄、饮酒史、中医药治疗是影响乙肝后肝硬化预后的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滌痰祛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后遗症32例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4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滌痰祛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淤证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淤证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滌痰祛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补气化瘀除痰法加以自拟冠心通络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变化及中医临床证候评分。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为88.3%,观察组为6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4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胸痛、心悸、胸闷、气短的主症积分和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喷嚏以清晨和睡醒最严重,过敏性鼻炎是指鼻腔粘膜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而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过强反应,医学上称之为鼻粘膜高反应性鼻病。这类反应包括血管的舒缩(鼻塞)、腺体的分泌(流清水涕)和喷嚏反射等。刺激因素有免疫性(变应原)、非免疫性(神经性、体液性、物理性)之分,根据刺激因子的性质和发病机制,过敏性鼻炎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变态反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因此过敏性鼻炎实际上是一组疾病的统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化瘀止痛方的干预机制。方法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是通过翻阅有关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的文献,用统计学方法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回顾我院子宫腺肌病55例包括干预组内服化瘀止痛方的30例与对照组口服丹那唑的25例,对比有效率。结果子宫腺肌病基本证型主要是血瘀,分气滞、气虚、寒凝、肾虚四型,还包括湿热内蕴、瘀热和痰瘀互结,共7种。化瘀止痛方的有效率对照组66.8%,干预组9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与理论基本一致,而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也有很好疗效,不良反应少且不易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络益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给予通络益气活血汤,对比两组疗效、ADL评分等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5.83%%(46/4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83.33%(40/48)(P<0.05);治疗两个月后,实验组ADL评分(62.96±2.14)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41.52±1.26)分(P<0.05)结论将通络益气活血汤治疗该种类型的脑梗,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可将其作为脑梗的有效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艾灸结合拔罐治疗后的效果和满意度,分析它的临床护理价值。结论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治疗时可采取艾灸结合拔罐中医综合护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清热滋阴活血祛瘀汤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系统系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强的松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清热滋阴活血祛瘀汤联合强的松治疗的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全血浆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清热滋阴活血祛瘀汤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明显,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益心活血降压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方医院诊治的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益心活血降压汤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口服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血瘀症候积分和血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降压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病,能较好地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中医症状、改善血流变学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肾炎患者6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肾炎方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比较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结论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肾炎使用西药联合肾炎方的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肾病血流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临床典型的表现,注射用血塞通、红花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药物热出现寒战、高热的发生率为33.33%(62/186),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皮肤和附件出现皮疹以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32.26%(60/186),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红花注射液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25/186),明显高于用血塞通、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等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P<0.05)。结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时,应当首先考虑其使用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