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替罗非班致急性血小板重度减少的临床症状,诊断及处理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的3例PCI术后替罗非班致血小板重度减少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入院时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静脉泵人,0.5-2小时发生寒颤,高热等症状,急查证实血小板重度减少,及时停用替罗非班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激素等治疗,血小板计数于10小时-5天恢复正常,未发生致命性出血及血栓等不良事件。结论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出现寒颤,高热等症状时应考虑到急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急性查血小板,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激素等药物治疗,避免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预防放疗所致口腔粘膜炎效果观察,选择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将296例接收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含漱欣洛维溶液3次/d、6ml/次、含漱15分钟,B组含漱复方漱口液3次/d、20ml/次、含漱15分钟,含漱时间为3餐后冷开水漱口后;C组为护理干预组,对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每天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腔粘膜炎的病例数、程度及发生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结果3组患者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程度及发生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放疗所致的口腔粘膜炎,且经济、简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32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对这326例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查。结果其中有16例患者属于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该病的检出率为4.9%,对这16例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进行化疗治疗,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出现的伴3q异常使得白血病的治疗显得更加艰难,而且在3q异常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为3q21q26。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以解析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与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13年—2017年在我院肺病诊疗中心疑似结核病320例患者的960份标本的涂片镜检、罗氏固定培养、MGIT960液体培养等3种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解析药敏情况。结果3种方法中,涂片镜检时间最短(2.1h),但阳性率最低(1.9%);罗氏固体培养阳性检测时间最长(21.5d),阳性率与污染率分别为7.2%、2.2%;MGIT960液体培养阳性检测时间为11.3d,阳性率为9.4%,污染率为2.2%;结核分枝杆菌共计39株,27株对5种抗结核一线药物均敏感,其中PZA、INH、SM、RFP分别为9株、8株、6株、2株,未出现EMB的菌株。结论MGIT960液体培养为较有效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阳性率较高等特征。结核分枝杆菌对PZA的耐药性最高,INH次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i中职系统在前牙美学中职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到2016年收治的前牙缺失患者共50例,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种植系统实施前牙种植25例观察组使用3i种植系统实施前牙种植,对比两组前牙缺失者的美学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骨植体颊舌向成骨厚度是(7.86±0.15)mm;(8.24±0.24)mm、种植体顶部距离牙槽嵴顶的高度是(2.01±0.06)mm;(1.93±0.03)mm、探诊深度(PD)是(3.21±0.11)mm;(2.91±0.21)mm、患者美观满意度是81%;97%、种植体存留率是85%;9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3i种植系统实施前牙种植,能够获得良好美学效果,有着较大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探讨3种药物的经济学效果。方法收集本院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30)给予乳酸环丙沙星静脉滴注治疗,B组(n=30)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C组(n=30)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方案,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作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C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药物治疗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所需要的费用分别为32.31元、54.19元、20.02元,C组的费用最低。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安全确切、成本低的优势,可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中不同的25-(OH)D3水平对于儿童佝偻病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经我院检查并确诊的106例佝偻病患儿,所选患儿均接受血液生化检测、血清免疫学测试、骨骼X线检查,将其血清中的25-(OH)D3含量分成<37.5μg/L、≥37.5且小于50μg/L以及≥50μg/L且<250μg/L三个区间,并统计各区间内的佝偻病患儿所占比率情况。结果25-(OH)D3含量<37.5μg/L的患儿所占比率最高,且与其他两个区间中患儿所占比率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随着血清中的25-(OH)D3含量的增加,儿童发生佝偻病的比率逐渐降低,而将血清中25-(OH)D3含量<37.5μg/L作为儿童佝偻病的初筛标准有助于提升诊断效率,值得临床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a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观察3例肾脏EAML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3例年龄分别为47、50和63岁,均无结节硬化症。光镜下肿瘤主要有异型上皮样细胞组成,弥漫或巢片状排列,部分区域有血管周上皮样排列,其中2例可见出血和坏死,肿瘤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多核巨细胞散在其中,3例均可见经典AML成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HMB-45阳性,SMA、Vimentin散在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S-100、CD10均阴性。2例患者术后12个月状态良好,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手术后33个月颈部发现肿瘤转移结节。结论EMAL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而肿瘤细胞的不典型性、出血、坏死、核分裂象活跃提示肿瘤具有恶性潜能或预后不良,须密切随访。远处转移为该肿瘤恶性的确切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牛带绦虫新基因,分析和预测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及特性,为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网站、工具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膜联蛋白B3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该基因全长1259bp,编码区为106-1074bp,编码322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无跨膜区;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性质不稳定,理论分子量为36415.1;没有质体、线粒体定位序列。结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出了牛带绦虫成虫膜联蛋白B3基因,并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预测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三种固定手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希望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内2015年1月—2016年1月一年之内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患作为对象,76例病患为45例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31例;将76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三组,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稳定型病患中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超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组,且股骨近端防旋随内钉组的首次负重时间明显比动力髋螺钉组和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组短;手术结束半年后动力髋螺钉组病患出现螺钉穿入髋臼处1例,不稳定型病患中股骨近端防旋随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首次负重时间均明显比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组短。术后3个月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出现1例髋内翻,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组术后4个月之内出现1例钢板远端螺钉拔出情况。结论对比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患的最终治疗效果,认为治疗期间的首选治疗方式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EF)在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疗效,寻找安全有效的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11年始开展血液滤过技术,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3例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率、心率、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3例患者中,2例完全治愈;1例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可明显降低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