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中的价值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05月-2020年08月我院收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资料为对象,进行观察病理组织学情况以及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进行分析其病理学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组织学观察得知,30例患者中,有1例肿瘤位于肌壁间,有11例肿瘤位于浆膜下,有18例肿瘤位于粘膜下。肿瘤细胞主要是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表现为各自存在或者混合存在)。依照肿瘤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包括8例为高度危险性,9例为中度危险性,13例为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免疫组化表达结果为:CD117与DOG-1以弥漫阳性为主,其阳性率分别是90.00%、93.33%,而CD34阳性则表达稍弱(63.33%),SMA、Desmin及S-100阴性(或局灶性)微弱表达,Ki-67阳性率为1~30%。结论: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能够利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团队合作学习在基础护理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分别抽取我校 2017 级护理专科班 267 名护生为观察组, 2016 级护理专科班 248 名护生为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在翻转课堂中采用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以个人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模式。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自主学习准备度、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护生基础护理学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自主学习准备度、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团队合作学习式翻转课堂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Lenstar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比较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在人工晶状体测量中数据的一致性。分析进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150例 290眼 ,根据眼轴长度( L)分别分为四组( L≤22mm、 22mm< L≤25mm、 25mm< L≤28mm、 L> 28mm),术前分别用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超声生物测量仪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 Lenstar LS 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超声生物测量仪测得的眼轴长度: L≤22mm组分别为 21.59±0.218mm和 21.69±0.348mm(P>0.05);22mm< L≤25mm组分别为 24.18±0.446mm和 24.24±0.424mm(P>0.05);25mm< L≤28mm组分别为 26.75±0.521mm和 26.86±0.682mm(P>0.05);L> 28mm组分别 30.25±0.931mm和 30.34±1.022mm(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眼轴长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用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超声生物测量仪测得的各组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L≤22mm组分别为 23.62±1.18D和 23.94±1.23D(P>0.05);22mm< L≤25mm组分别为 20.16±1.28D和 20.09±1.13D(P>0.05);25mm< L≤28mm组分别为 14.03±2.32D和 14.13±2.42D(P>0.05);L> 28mm组分别 -4.21±4.35D和 -3.98±4.21(P>0.05),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Lenstar LS 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角膜曲率计检测到的角膜曲率分别为 43.29±1.53和 43.32±1.62,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超声生物测量仪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在临床应用上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使用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具有非接触、精确性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从给临床科室分离出的 443株致病菌,采集时间为 2018年 7月至 2018年 12月,将此 443株致病菌进行了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及耐药性监测,观察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的 443例致病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球分别为 76株( 17.16%)和 367株( 82.84%),常见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32.96%)、铜绿假假单胞菌( 28.44%)、肺炎克雷伯菌( 16.93%)、金黄色葡萄球菌( 11.74%)、屎肠球菌( 7.2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26%) ,且不同类型的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各不相同。结论:对不同菌种进行微生物的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准确掌控细菌的耐药性变化,指导患者临床抗菌药物应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本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选取的150株病原菌及50株参考菌株为临床标本,完成鉴定结果分析。结果: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非发酵糖菌的首选鉴定率均超过90%,对所选菌株首选总鉴定率为94.00%,质控菌株鉴定重复率达到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革兰阳性菌以及格兰阴性菌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00%和95.00%,总符合率为96.00%。结论:在细菌鉴定中,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可在短时间内细菌高效精准鉴定,并对其耐药性完成相对分析,故说明该设备可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抗菌药物分析提供良好数据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本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选取的150株病原菌及50株参考菌株为临床标本,完成鉴定结果分析。结果: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非发酵糖菌的首选鉴定率均超过90%,对所选菌株首选总鉴定率为94.00%,质控菌株鉴定重复率达到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革兰阳性菌以及格兰阴性菌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00%和95.00%,总符合率为96.00%。结论:在细菌鉴定中,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可在短时间内细菌高效精准鉴定,并对其耐药性完成相对分析,故说明该设备可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抗菌药物分析提供良好数据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应用于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从本院选取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86例ICU患者,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流程,观察组: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就护理效果展开观察。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分数全部比对照组高,P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化内科见习教学中采用PBL与CBL联合教学管理模式,比较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同期在消化内科实习的带教实习生,人数共计80名,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比较效果。对于常规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研究组采用PBL与CBL联合教学,比较满意度。结果:常规组和试验组中,其中试验组中带教知识、带教能力、带教品德、带教服务评分分别为85.44±2.10、84.63±2.14、85.09±2.56、90.45±1.34分,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效果较优。通过对两组实习护生进行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其中观察组实习护生带教后满意度评分为98.22±1.34,常规组实习护生满意度评分相比较观察组具有一定差异,评分为76.24±1.56,经比较,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采用PBL与CBL联合教学,整体评分较优,除此之外教学满意度较高,经比较,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的治疗中,英夫利昔单抗和中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收治的100例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参照组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安肠愈疡汤)治疗,观察组间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4+/CD8+)变化,同时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参照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和研究组对比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显示研究组明显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 方法 : 本次研究选自我院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共 468 份,对标本质量进行检验,共 45 份未达到检验标准。整理相关资料,找出标本不合格的相关性因素,针对标本采集、储存及检验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质量上的管控,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 结果 :在微生物标本检验中,存在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等不同微生物标本类型,在 45 份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中,标本污染所占比重最高,对应数值为 48.89% ( 22/45 ),其次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比值为 42.22 ( 19/45 )。此外,采血量不足、送件不及时也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结论 :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方式,为确保微生物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加大标本采集、运输及保存相关工作环节的管理力度,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提高各项工作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20 例,健康志愿者 20 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 2 组患者双侧踝关节情况,重点观察踝关节的关节积液、滑膜厚度、肌腱及腱鞘病变、骨质破坏及滑膜血流情况。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的 20 例患者 40 个踝关节检查,超声发现踝关节积液 21 个( 52.5% );滑膜增厚 25 个( 62.5% );肌腱炎或腱鞘炎 19 个( 47.5% ),骨质破坏 4 个( 10.0% ),滑膜血流信号明显较健康组增多。类风湿关节炎组与健康组超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踝关节的关节积液、滑膜病变、肌腱及腱鞘病变、骨质破坏及滑膜血流情况等细微病理改变,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影像学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