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联,糖尿病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是临床上急性心梗的有效治疗器械,存在的护理问题,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的临床护理,从饮食指导,血糖监测,床上运动,心理指导四个方面改善患者的治愈效果。结果:结合糖尿病合并理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特点给予合理的护理使患者的治愈效果改善。结论:糖尿病是引发加重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控制与整体护理能患者治愈效果得以改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护理的展望。
简介:[ 摘要 ] 目的 : 对 团队护理模式在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使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 将 2017年 10月 -2018年 8月患者 42例, 观察组和团队组各 21 例。 根据胰岛素泵治疗特点 , 采用包括内分泌专科医生 , 糖尿病教育护士、其他非内分泌科室医护人员、营 养 师等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 。结果:对比 2 组的 低血糖发生率、皮肤感染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结论:团队护理模式 保障了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和治疗效果 , 减少血糖达标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和非糖尿病科室医生满意度。 关键词 : 团队护理模式; 非内分泌科; 胰岛素泵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细菌性阴道炎使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效果及细菌类型。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入院时间段在2018年10月~2021年2月,共选取12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入选的患者均接受了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将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分别纳入PCR组和细菌培养组。对比两组的细菌性阴道炎阳性患者检出率,以及对不同类型细菌的检出率。结果 PCR组和细菌培养组对细菌性阴道炎阳性患者的检出率分别是90.00%、78.33%,PCR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组(P<0.05)。在PCR检验中,共分离出144株致病菌;在细菌培养检测中,共分离出97株致病菌。PCR组中分离出113株革兰氏阳性菌,29株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分别为78.47%、20.14%,存在显著差异(x2=98.019,P=0.000)。细菌培养组中分离出67株革兰氏阳性菌,25株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分别为69.07%、25.77%,存在显著差异(x2=36.468,P=0.000)。两组检测出的结果中,均显示致病菌占比从高到低排列的前5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PCR组对上述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1.94%、27.78%、15.97%、11.11%、6.94%,细菌培养组对上述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9.59%、17.53%、24.74%、12.37%、8.25%。两组对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B群链球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PCR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组(P<0.05)。结论 检验细菌性阴道炎时,使用PCR检验法比采用细菌培养法的效果更佳,尤其对棒状杆菌和肠球菌的检出率效果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联合使用 GnRH-a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1月)收治的 9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n=45)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 n=45)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 GnRH-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 E2、 FSH、 AMH水平以及 PSV和 AFC。结果:观察组双侧患者手术指标和 E2、 FSH、 AMH、 PSV、 AFC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联合使用 GnRH-a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手术后患者抗生素使用和不使用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筛选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术后是否使用抗生素将其分为参考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参考组不使用抗生素,术后常规实施术后管理,研究组使用甲硝唑行抗生素治疗。通过两组盆腔炎等不良事件例数比较应用抗生素和不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统计两组术后用药花费并比较。结果 相较于参考组,研究组术后宫颈管,宫腔粘连,分泌物增多等不良事件例数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人工流产手术后使用抗生素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术后康复,且不会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我院收治的患者治疗观察对象,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建立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前后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各项指标更优,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更加确切,且该用药方案利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