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患者血液保护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了46名接受主动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等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在分离组,手术过程中采用了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照组仅接受了常规的血液保护措施,如术中血液回收和异体输血。在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后5分钟(T2)、自体血回输后(T3)等关键时间点,并从中心静脉抽取血液样本,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数和红细胞数等指标。同时,在术前(T0)和术后1天(T4)两个时间点检测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比(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Dimer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时记录了术中和术后的输血量、术后48h的引流量、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计算低氧血症、血液透析、再次开胸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基线数据上无统计差异(P>0.05)。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围术期,实验组异体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引流量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心脏、脑部、肾脏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两组间无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术前后凝血指标(PT、PT%、INR等)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APTT值在对照组显著延长(P<0.001)。 结论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技术证明,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主动脉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为缺血性心脏病在治疗过程中的常见损伤,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悸”范畴,其发生发展与气血失和导致的血脉损伤相关。气血同病是MIRI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气血辨证是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气血交互于脉”由本团队基于“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气血理论,结合相关研究而提出,具体内容为“气以脉而帅血,血由脉而载气,气血交互于脉”。MIRI阶段线粒体功能失常、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气虚、血小板功能异常与血瘀、血管内皮损伤与脉损具有相关性,线粒体、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相互影响引发的结构与功能改变是气虚血瘀脉损导致MIRI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本文通过探讨中医理论“气”与线粒体,“血”与血小板,“脉”与血管的相关性,阐释中医“气血交互于脉”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与MIRI机制。根据核心病机“气血失和于脉”探讨“益气”中药、“活血”中药与“益气活血”复方对MIRI防治的中药药理学机制。结合本团队以“气血交互于脉”理论为指导开展的益气活血中药防治MIRI的相关研究,分析益气活血中药对气血脉的影响,传承和发展气血理论,揭示其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内涵,以期为临床应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简介: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影像数据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临床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医疗影像数据包含了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如X光片、MRI扫描、超声波图像等,这些数据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具有高度敏感性,隐私保护问题也随之凸显。本文探讨了医学影像中的患者隐私保护问题,包括隐私风险评估、现有隐私保护方法、以及深度学习中的隐私保护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保护分娩助产法在低危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行阴道分娩的低危初产妇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会阴无保护会阴阴道分娩,对照组行常规助产法,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情况和产程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以无痛和轻度疼痛的为主,对照组产妇中度疼痛的发生率较高;观察组患者会阴完整率、会阴裂伤率、伤口愈合率、会阴合并水肿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能有效减少低危初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损伤情况和降低产程疼痛程度,可显著减少会阴裂伤,有助于产妇伤口愈合,值得在临床分娩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