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116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6例采用小切口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0min,6例术中延长切口完成手术。发生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2例,无1例死亡。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普外科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并对相关促进愈合的方法进行相对应的探讨。方法 :对在我院普外科自 2017年 1月~ 2017年 6月期间所收治 500例进行了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调查,对其中有出现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发生原因进行比对分析,并且针对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给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结果 :500例研究对象中 ,有 20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展示出现了外科手术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问题 ,占所研究的患者的总数的 4%。而在 20例发生外科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中,其中有 14例患者切口处发生了脂肪液化,有 4例患者手术切口处发生了感染,有 2例患者发生了切口裂开。结论 :对于普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原发病的作用、患者伤口处感染等可影响切口愈合,对此可通过放置在患者皮下安置引流管、改善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积极的治疗基础疾病、持续的时间、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等,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保证患者的身体康复。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切口愈合;愈合不良的原因;解决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骨外科手术时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5年收治的339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9例患者中,共计有16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71%,其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切口部位以及抗生素等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所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黄金葡萄球菌的感染率最高(31.25%);结论加强对骨科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品,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骨科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简介: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作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炎症反应延长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因此做好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研究极为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因手术破坏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脂滴流出,形成液态脂肪引发无菌性炎症,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切口血液循环与愈合,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负担。临床报道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糖尿病、应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贫血、抗生素应用、营养不良、缝合不当、妊高症水肿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作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由于皮下脂肪厚度过后导致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厚度< 3 ㎝患者发生几率较低,超过 3 ㎝则发生风险伴随厚度增加直线上升,且由于肥胖患者多数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切口受手术侵入性操作影响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导致液化,因此对皮下脂肪层过厚患者要予以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作为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切口血液供给负担引发血供障碍,增加脂肪液化风险,且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抑制切口部位肉芽生长、干扰其抗感染与愈合能力,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因此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高频电刀作为近年来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变频电流引发局部热效应并增温,会增加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烧焦等几率,增加术后切口渗液风险,导致脂肪液化,因此高频电刀的应用临床操作必须慎重,并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缺血、游离及烧伤坏死的脂肪组织,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几率。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中暴露时间过长及手术的侵入性操作也会刺激皮下脂肪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增加脂肪液化发生几率,包括挤压、结扎、钳夹等在内的操作都含有较高风险。 过敏体质、瘢痕体质患者因对缝合切口线、线结等异物排斥反应过大也会增加脂肪液化风险,缝合时若脂肪层有残留死腔也会导致渗液引流不畅,在炎症介质下发生液化,缝合打结时结扎过紧会影响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导致无菌性坏死。因此妇产科腹部手术操作中避免切口长时间暴露、缝合操作准确精细、做到彻底止血、不留死腔精准缝合切口才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发生几率,要注意封闭切口时边缘略有张力,对过敏体质及瘢痕体质患者减少操作刺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分析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会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以及伤口愈合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84例会阴愈合不良患者中,原有阴道炎症占的比例最大,为52.38%,其次为产后出血、缝合技术不当、复杂裂伤等;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会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升高,伤口愈合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伤口感染发生率,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中样本共纳入112例,均为我院在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随机按照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6例患者进行划分,分别为小组之中患者制定临床护理方案,并选择小组之间对比的研究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小组之间对比发现,不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患者接受腹部切口手术治疗的情况下,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及避免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子宫切口妊娠中的意义。方法:入选10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50例,观察组给予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给予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6.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普外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外科临床经验,同时查阅有关文献,对普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本研究择取普外科患者200例,发现患者本身存在糖尿病、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手术时间较长等情况下,或是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都会使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升高,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要想预防普外科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详细了解患者情况,筛查感染重点人群,加强护理;(2)对患者和家属加强健康教育;(3)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结论 导致普外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通过明确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使患者感染风险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