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0例进行研究,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所选患者均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其中168例患者未并发心脑血管疾病,132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选取同时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12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持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五聚素3水平高于对照组,持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五聚素3水平高于透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有吸烟史、血液透析的时间、心肌肌钙蛋白T、五聚素3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减少滤器凝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减少滤器凝血的护理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滤器凝血率(8.00%)与对照组患者(28.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与对照组患者(76.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减少滤器凝血的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治疗 滤器凝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延续护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治疗有效率优,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有效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选择延续护理模式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 肾衰竭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其有效护理途径。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对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特征变化。结果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后,其恐惧、紧张及焦虑、抑郁、自责及自卑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存在焦虑、紧张、恐惧以及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性护理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常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患有糖尿病肾病且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传统方式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出现的不适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对象,且出现的不适反应例数少于常规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而言,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 满意度 不适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35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遵医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组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比较两组满意程度;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的舒适评分;护理前后焦虑标准分数、抑郁标准分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组满意程度、焦虑标准分数、抑郁标准分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的舒适评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 护理效果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式,以此来为患者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2013年8月~2017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50例,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并且在7天之后对其进行回访调查,统计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对并发症处理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痛、呕吐、恶心、肌肉痉挛、透析中低血压、体外循环凝血以及透析膜破裂等属于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类型;相较于治疗前,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要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选择合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 标签: 血液透析 治疗效果 常见并发症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达到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方法:收集2003年5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99例,调查其血透史及输血史,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M)和HCV抗体(抗-HCV)情况,并与患者初始血透治疗前该指标比较,分析血透中HBV、HCV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①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HBs阳性51例,HBV-M全阴性者48例;2003年5月51例抗-HBs阳性者仍保持不变,但48例HBV-M全阴性者中13例各HBV相关抗体出现,占27.1%,其余35例HBV-M仍为全阴性;13例出现HBV抗体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平均为3.5年,9例有输血史,与35例仍为HBV-M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HCV阳性2例,抗-HCV阴性者97例;2003年5月上述患者中新增抗-HCV阳性51例,新增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血透治疗的时间显著较长(P<0.01),有输血史的患者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血透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相当大;血透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HCV感染率,可能与HCV有较大的变异性导致对传染源的诊断遗漏以及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有关.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 原因分析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9例,其中行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为常规组,行延续护理的45例患者为延续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分别为(60.15±4.82)分和(72.31±4.26)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1),且两组患者护理后评分的差异显著(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能力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血液中的毒性物质来比较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入院的32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的患者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乙组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丙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持续治疗六个月,比较三组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规血液透析的总有效率达到50%;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清除率达到66.67%;血液透析滤过的清除率达到了70%。结论三种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但就综合结果来看,血液透析滤过法对患者血液内尿毒症毒素的消除率更高,消除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轻微。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常规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尿毒症毒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病房重症急性胰腺炎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选择在本院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ICU病房重症急性胰腺炎44例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模式,各22例,观察护理效果、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及APACHEⅡ评分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病房重症急性胰腺炎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ICU 重症急性胰腺炎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鉴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EC1.1.1.27)同工酶检测中出现的第6条带“LDH6”蛋白性质,探讨其活性升高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正常人肝组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与血清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LDH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再经免疫印迹验证其抗原性。并检测37例患者中LDH6活性占LDH总活性有百分比。结果肝级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的“LDH6”与血清“LDH6”为同一物质,为醇脱氢酶同工酶Ⅱ(alcoholedhydro-genase,LDH:EC1.1.1.1),相对分子质量为80kD,34例ADH活性≥LDH总活性7.9%的病人一周内即死亡,死亡率达91.9%(34/37)。结论LDH6即为ADH,ADH活性在血清中上升可能是一种新的“濒亡标志物”。

  • 标签: ADH酶活性 死亡 血液 “濒亡标志物” 醇脱氢酶同工酶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延续护理对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随机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其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延续护理,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和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80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各4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案,给予研究组患者对症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总满意率95%,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总满意率为75%,相比之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实施对症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 留置导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涉及患者例数为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12.5%,同时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p<0.05。结论糖尿病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病患者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患有血液病的患者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病人的FAVS(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临床输血中采取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恐惧心理明显减轻,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血液病 临床输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体检者进行研究,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检验血液标本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值,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出现溶血后,K+(血清钾)、TBIL(总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TP(总蛋白)、GLU(葡萄糖)等生化检验指标与溶血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LB(白蛋白)、ALT(谷丙转氨酶)、BUN(尿素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会产生严重影响,使检验结果缺乏可靠性,因此应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出现,保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各检验环节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影响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细节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所发挥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行血液透析置换治疗患者94例进行护理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进行加强细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置换治疗中加强细节护理能够显著预防感染,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好转,值得应用。

  • 标签: 加强细节护理 血液透析置管 感染预防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接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525例患者的血液样品,采用美国BacT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培养,进行一段时间血标本培养后再进行药敏试验,并与直接药敏试验结果相比,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525例血液标本中阳性标本有437例,其中直接药敏试验方法阳性检出353例,常规药敏试验检出427例,符合率82.6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371例,革兰阳性菌检出59例。两种细菌检验方法革兰阴性菌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菌检验方法革兰阳性菌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均可以快速鉴定血液标本中细菌,药敏试验可有效指导抗生素选用,减少盲目用药,可明显提高细菌感染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