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延伸护理对出院后肺癌疼痛患者止痛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化疗后出院且伴有疼痛的肺癌患者共计136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延伸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后肺癌疼痛患者实行延伸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止痛药物用药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延伸护理 肺癌疼痛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异丙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拟行数字减影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0)。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和异丙酚1mg/kg,继之以异丙酚4~6mg/(kg?h)和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继之以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0)、再灌注后1h(T1)、再灌注后3h(T2)各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术前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正常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T1时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T2时观察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2h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T1和T2时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时,异丙酚麻醉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浓度,对人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脑梗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在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出82例随机分组,每组分别有41例患者,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集聚率与心绞痛发生次数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2.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治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心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78例COPD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基本西医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结合氧疗,然后采用呼吸机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2.3%,治愈11例,显效23例,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1.54%,治愈3例,显效5例,中医综合治疗结合西医方法治疗,治愈优势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方法治疗,且方法简便,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采用中医方法结合西医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COPD 稳定期 呼吸肌疲劳 中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即在6~12h内进行手术,6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即在6h内进行手术。结果治疗组采用的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总有效率为98.41%,与对照组相比较好,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能降低死亡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超早期 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体位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剖宫产患者8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一致。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进行体位干预,干预组患者加强对患者的体位干预。结果干预组产妇3min不良反应发生率4.76%、10min不良反应发生率2.38%、麻黄素使用率4.76%;对照组产妇3min不良反应发生率35.71%、10min不良反应发生率54.76%、麻黄素使用率52.38%。结论应加强对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的体位干预,确保手术安全。

  • 标签: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低血压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95例急性腹泻患儿,撷取时间是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双歧三联活菌散剂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77.1%)比较,观察组(95.7%)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腹泻、呕吐、腹痛、头晕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散剂可有效缓解急性腹泻患儿的病情,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双歧三联活菌散剂 葡萄糖酸锌 儿童急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中不同进食时间对患者肝功能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营养均以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对照组给予常规进食,观察组给予早期不同时间(术后第1~7天)进食,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肝功能指标(AL、AST、STB)和营养指标(ALB、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第7天肝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结论肝癌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疾病病情给予不同类型的食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提高患者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肝癌 不同进食时间 肝功能指标 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