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常用给药途径,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因为多种因素而带来一些不可预估的风险,输液性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的血管壁的炎症表现。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既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静脉炎常见类型有五种,分别为细菌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药物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拔管后静脉炎。常见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输液装置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各种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植入式输液港(PORT)已成为长期需要化疗、输入血制品、肠外营养等的恶性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虽然PORT与中心静脉导管(CVC)、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比具有使用期限长、美观方便、日常维护简单等众多优点,但仍然会引发许多并发症。PORT相关感染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不仅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还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预防PORT相关感染发生的关键是了解感染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本文阐述了PORT相关感染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从个人因素、医院因素和导管因素三方面对引发PORT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简介:目的实施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的改革,以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法改革临床护理带教前、带教中、带教后3个阶段的方法。带教前,考试、选拔、培训带教教师,带教教师试讲,科室护士观摩,同事间点评完善不足之处,护士长对实习生明确提出实习要求;带教中,改变以往"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改为周三集中教学讲课,日常操作"一对一"指导;带教后,进行理论、操作考试和阶段性评价,出科时师生互评。结果带教教师充分备课,开发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理论、操作、沟通等综合素质。结论输液室临床护理带教改革,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共创双赢的平台,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之间门诊输液室所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都为50人。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需要给予其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分析组间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手段干预之后,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组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在医院门诊输液室之中具有很高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就针对性护理进行详细研究,并讨论其在儿科门诊输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9 年1月—2020 年6月间期间选取了100例在我院儿科门诊接受输液治疗患儿,经过其家属同意后分组进行护理研究。A组选择常规护理(50例)、B组选择针对性护理(50例)。相比组间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 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跌倒事件、药液外渗、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组间研究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以B组显低,所以统计学P值显示<0.05。结论 通过针对性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应用后,发现此项护理措施可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此项措施具备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80例小儿患者,依据患儿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看护,观察组行支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舒适性评分为(1.63±1.05)分、依从性评分(2.11±1.25)、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4.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7±1.03)分、(4.55±1.71)分,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儿的输注体验,减少输液风险,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80例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完成分组,设定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为参照组,其余40例为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患儿出现风险事件,使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更为认可,从而切实避免发生护患纠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