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按照研究设计纳入50例观察对象,均为慢性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组,并应用不同护理方案:综合护理(观察组,n=25),常规护理(对照组,n=25),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综合对比。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疼痛程度(VAS量表)评分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术后脑脊液鼻漏、纸样板损伤、鼻腔粘连、框内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指标4.00%(1/25)低于对照组24.00%(6/25),(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颅内肿瘤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接收的84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信息资料纳入计算机系统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42例,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另外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具有重要帮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48例颅内肿瘤患者,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自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对其应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针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其应用心理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和记录。结果;观察组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组内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表现显著优于本文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相对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积极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和全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骨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案。方法:于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7月我院部分胫腓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回顾对比研究。采用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总共选取 6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案,实验组采取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数据不适用统计学标准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数据优势显著,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 。结论:针对骨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具备较高实践性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康复效益,值得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重点分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优势。方法:针对80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9月,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为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ROM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总疗效对比分析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有助于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从已确诊的CRSwNP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参与研究,借助计算机系统分组,每组均纳入50例。对照组开展基础护理内容,观察组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术中血气指标、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统计,观察组PaO2、PaCO2、BE等指标与对照组多项指标相比明显更好,两组血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0%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4.0%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中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后,手术安全性明显升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相关指标稳定性较好,是一项值得广泛应用的护理方案。
简介:交腿皮瓣移植术是在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局部皮瓣和游离皮瓣无法修复情况下的一种手术修复方法,其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故广泛应用于临床[1],常用外固定架固定双腿,做好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1例外固定架固定交腿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皮瓣存活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主因车祸伤致左小腿疼痛,出血,畸形,于2017年7月27日急诊入院。查体:T36.2℃,P70次/min,R8次/min,BP90/66mmHg(1mmHg=0.133kPa)。专科检查:左小腿上端前侧可见一半弧形伤口斜向膝关节内上方直至左大腿下段长约40cm,伤口创缘不整齐,部分皮肤缺损,重度污染,可见肌肉及胫骨断端外露,骨折呈粉碎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末梢血运差,感觉麻木,左足及各足趾因疼痛不能主动活动。急诊于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不全离断伤清创缝合神经血管肌腱术+骨折外固定术。8月29日患者左小腿离断伤术后感染,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清创负压吸引术。10月19日患者术后皮肤缺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扩创重新外固定架固定及交腿皮瓣修复术。11月9日皮瓣存活,行断蒂术。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与常规的固定方法细菌培养结果,为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穿刺成功后,留置针导管送入血管 17mm,对照组( n=100)采用医用透明敷料按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 n=100)采用先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医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两组患者留置针时间≥ 72小时 ,拔针时用无菌拭子采集留置针针眼周围皮肤标本及导管前段,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其皮肤采样与导管前段采样细菌滋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细菌滋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经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细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