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未达到疼痛完全缓解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7年至2002年收治的516例三叉神经痛经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0例第一次治疗后未能达到疼痛完全缓解.结果91例经再次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后完全缓解,39例第三次阻滞后完全缓解,无效10例.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卵圆孔穿刺失误,迷走神经反应,无扳机点和普鲁卡因测试不能达到完全不痛.结论强调经皮穿刺卵圆孔的技术掌握和适应症的选择,治疗过程中应做到普鲁卡因测试后完全不痛,我们认为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微创,可作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昂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19例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清醒9例,昏迷5例,死亡5例存活患者随访半年,正常生活4例,生活自理2例,需人帮助3例,卧床5例。结论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人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及观察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梗死恢复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一体化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与4周时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分别以POMS量表和PSQI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1周与4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简介:目的定量比较Krause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和Poppen入路(枕下经小脑幕入路)对松果体区的显露及损伤情况。方法对6具成年国人头颈部湿性标本,模拟常规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的手术操作,每个手术步骤完成后,用Horgan方法计算出显露面积,按Ammirati标准对两种手术入路显露松果体区的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种手术入路的损伤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的显露程度评分均为2分,显露面积分别为(1298.07±64.67)和(1041.10±50.23)mm2,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4.5±0.6)和(6.3±0.7)分;两组比较,经t检验,均P〈0.01。结论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均能达到对松果体区的有效显露,但Krause入路显露面积明显大于后者,且损伤程度更小。
简介:目的: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探讨其对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期能够促进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临床场景学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师、生两个角度评价课程整合背景下传统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结果: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总体测量评分,师、生得分分别为(3.15±0.13)分、(3.04±0.33)分,处于很好水平,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良好的课程整合大背景下,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师生动员、学生职业情感教育及沟通能力锻炼、师资要求等方面尚须进一步深入。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成分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含量及其对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献血的432例献血者的资料。采用免疫荧光法对不同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全血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之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性疾病患者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它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理想监测指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全血献血者显著减少,提示成分献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局麻下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P—D组)、异丙酚(P组)和氟哌利多一芬太尼合剂(C组)镇静。观察并记录镇静给药前(R)、给药后5min(T1)、给药后15min(T2)、给药后30min(T3)、术后5min(T4)、术后30min(T5)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Ramsey镇静评分及SpO2值。结果三组患者T1~T4时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T2~T3时、P组T1~T3时SpO2明显低于T0(P〈0.05);三组患者T1~T3时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R时(P〈0.05)。组间比较,P—D组、P组在T1-T4时MAP和HR明显低于C组(P〈0.05),P—D组患者R~B时SpO2显著高于C组(P〈0.05)。T2-T4时P—D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C组并发症显著多于P组和P—D组(P〈0.01),C组和P组术中的总干预次数明显多于P~D组(P〈0.05)。结论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荧光血管造影在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治疗56例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术中共行ICG荧光血管造影145次。结果3例手术得益于ICG荧光血管造影,经及时调整动脉瘤夹的位置或切断动脉瘤顶部的细小供血血管后,获得理想疗效。术中1例病人出现ICG过敏。术后复查3D-CTA或DSA检查51例,显示2例存在与血流不相关的载瘤动脉轻度狭窄,余49例结果与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ICG荧光血管造影简便易行,具有理想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以帮助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质量,有可能成为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简介:目的观察与评价单支架植入术与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VBDA病人临床资料,共28个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25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5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个。采用单支架技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单支架组)13个,重叠支架技术治疗(重叠支架组)15个。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DSA显示:单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2个,部分闭塞5个,无变化6个;重叠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7个,部分闭塞8个。两组动脉瘤闭塞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0)。单支架组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重叠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所有病人临床随访8-75个月,均在随访结束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其中mRS评分0分20例,1分4例。结论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且重叠支架技术有助于更好地闭塞夹层动脉瘤。得到更满意的影像学结果。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减压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胫后神经主干及其分支显微减压术,术后分别应用丹红注射液和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获得50%以上和30%以上疼痛缓解率者分别占47.0%和64.7%,实验组为72.2%和94.4%;实验组腓、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改善5m/s以上的比例为72.2%和83.3%,优于对照组47.1%和70.6%;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改善,实验组为(6.71±1.98)分同样优于对照组(4.93±2.50)分。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是治疗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丹红注射液可获得更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