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4月7日,北京奥运圣火在传递至巴黎时遭到了少数“藏独分子”的干扰破坏。事实上,早在巴黎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奥运圣火传递路线时,这场闹剧就拉开了帷幕。《文汇报》特派记者郑若麟4月14日撰文讲述了该事件的台前幕后。

  • 标签: 圣火传递 北京奥运 闹剧 媒体 政客 法国
  • 简介:<正>西方现代批评的总特征是摈弃传统的外部实证批评,热衷于内部批评,从文本入手,从语言入手,透过表面现象探究“故事下的故事”,或者说通过显意了解到隐意.因而,现代批评特别重视对文本的阅读,阅读成为批评的第一重要步骤,阅读是否得法决定批评是否成功.现代批评的各个流派都有一套独特的阅读方法论,各派的侧重点不同:形式主义批评的阅读视点注重于文本的形式;文体批评把注意力集中于文本句的、词、音的形和义的修辞特征;而精神分析批评在阅读过程中侧重于意象产生的幻觉和字

  • 标签: 子题 阅读方法 主题 作品 文本 普鲁斯特
  • 简介:作为“历史编撰元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书无疑体现了后现代历史想象所具有的实验性与颠覆性等特征,但与此同时,《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书及其历史观照又建立在对维多利亚时代风貌逼真而精确的重现之上。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双重性基础之上,聚焦于小说男主人公查尔斯·史密森的自我进化历程,分析福尔斯如何从当代视角对19世纪的进化主题进行重构,并将其置于存在主义语境中进行观照,从而揭示福尔斯笔下自由、自我与进化的真谛。

  • 标签: 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绅士 进化 存在主义 自由
  • 简介:为了阐明文明戏与日本新派剧的密切关联,本稿探讨了萨都原作的《杜司克》在中国和日本曾带来的具体影响。首先简要介绍了原作在法国问世(1887年)、其后改编成歌剧(1900年)的经过。然后分析在日本根据《杜司克》改编的一些作品,包括歌舞伎《扇之恨》(1891年)、田口掬汀的新派剧剧本《热血》(1907年),最后探讨中国留日学生欧阳予倩、陆镜若等在东京上演的《热泪》(中文版《杜司克》,1909年)以及20世纪初叶在中国公演该剧的状况。

  • 标签: 《热血》 改编 早期话剧 法国 戏剧 20世纪初叶
  • 简介: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当时有个口号,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入有个非常古老的梦,这个梦叫“大同世界”(见(《礼记·礼运》),谁都希望朗朗乾坤,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但《圣经·旧约》上不是有个故事吗,上帝害怕人类齐心合力造巴别塔(TowerofBabel),上出重霄,扰乱了天上的安宁,故意制造了语言差异,让大家说不到一块儿。

  • 标签: 一个中国 美国中国学 梦想 汉学 法国 印象
  •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西传法国和欧洲,得益于18世纪知识渊博、汉学水平、文学造诣俱佳的传教士汉学家率先译介与引进。本文仅以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MariedePremare,1666-1735)、白晋(JoachimBouvet,1656-1730)、韩国英(Pierre-MartialCibot,1727-1780)神父译介《诗经》为例,对其诗译文本进行举证考析、解读,便可见出,《诗经》西渐法国(欧洲)初期,如何受制于译介者的传教布道的宗旨而形成其诗译的成败得失,以及中国诗歌(文学)西传法国和欧洲旅程中如何伴随18世纪传教士汉学的生成、发展而发展的某些特点。

  • 标签: 传教士汉学家 马若瑟 白晋 韩国英 《诗经》
  • 简介:山飒是近年来法国文化圈内崛起的青年女作家。她属于看世界走天涯的新一代,融汇了中法两国文化而获得新的文化身份。她的小说《围棋少女》描写两人身份不同的战场棋手的生死对弈。作者善于营造深刻的境界,展现人类生存焦虑和情危机。小说充满隐喻和象征,是有历史的穿透力,唱出了同类题材中别具一格的歌。

  • 标签: 法籍华人女作家 山飒 文学评论 小说 《围棋少女》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