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给予住院患儿家长心理疏导对疾病归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分析对线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儿的94例家长,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异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医护人员在对患儿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家长心理疏导,对照组患儿的家长则单纯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疾病归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疾病康复率为85%,对照组患儿的疾病康复率为65%,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住院患儿家长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促进患儿疾病的归,提高康复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住院患儿家长 心理疏导 疾病转归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解剖矫治术后的矫正型大动脉位(ccTGA)患者的长期结果探索解剖矫治策略。方法回顾2004年8月至2019年5月我院连续行解剖矫治手术的共120例矫正型大动脉位患儿临床资料,通过电话随访并预约返院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获取患者术后中长期结果。36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异位心或右心室功能不良(8例三尖瓣下移畸形,3例右心室发育不良)接受半Mustard+Rastelli+双向Glenn手术(一个半心室矫治组),年龄(4.6±2.2)岁,体质量(17.7±5.9)kg,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20~84个月);49例接受Senning+大动脉调转术(AS组,13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36例单纯ccTGA),年龄(3.4±2.7)岁,体质量(17.7±11.4)kg,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8~108个月);24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及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患者接受Senning+Rastelli术(RS组),年龄(5.7±4.3)岁,体质量(19.1±8.6)kg,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7~84个月);14例合并远离性室间隔缺损及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患儿接受双动脉根部调转(DRT)+Senning术(DS组),年龄(6.9±4.8)岁,体质量(23.0±12.9)kg,中位随访时间98个月(72~145个月)。结果术后院内死亡6例,随访死亡2例,总体5年生存率(84.0±6.0)%,10年生存率(84.0±6.0)%。术后永久性起搏器置入6例。远期解剖三尖瓣中量及以上反流7例,其中一个半心室矫治组4例,AS组2例,RS组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一个半心室矫治组0.61±0.09,AS组0.63±0.08,RS组0.59±0.01,DS组0.65±0.07。3例出现心功能衰竭,其中一个半心室组1例(3.13%),AS术1例(2.13%), RS术1例(4.17%)。远期再次手术2例,总体5年免于再手术率(95±11.8)%,10年免于再手术率(89.0±11.8)%。针对36例单纯ccTGA患儿,根据是否行肺动脉环缩术分为一期解剖矫治和分期矫治2个亚组,一期矫治组术后LVEF明显低于分期矫治组,(0.54±0.09)对(0.65±0.08),P=0.00;一个半心室矫治组术后再手术率明显少于RS组(0对13.6%,P=0.03)。结论对于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异位心或右心室功能不良患儿,一个半心室矫治能够降低心房板障梗阻率,延长右心室肺动脉外管道使用时间。单纯ccTGA患儿出现三尖瓣少量及以上反流时行肺动脉环缩术训练左心室,二期行双调转手术是理想的解剖矫治策略。合并远离型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LVOTO)的ccTGA患儿,Mustard或Senning+DRT是可选择一种解剖矫治术式。

  • 标签: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心脏外科手术 解剖矫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医院诊输液存在的风险事故与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以乱序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输液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并应用于B组。B组为分析组,在治疗过程中加入防范措施。对比A、B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据分析对比结果,接受治疗后B组患者各项情况更加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社区医院 转诊输液 风险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见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归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2022年接收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治疗归结果为恶化的20例患者划分为分析组,将治疗归结果为好转的28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通过回顾临床资料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率、肺部感染率、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分析组患者的男性患者占比、年龄、心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分析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归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需要关注这些因素以改善患者归结果。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转归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行脉留置针时探究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后对预防留置针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非盲法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共计 8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40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 400例观察组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分析两组静脉留置针管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封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管概率和静脉压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行留置针时以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后,对预防静脉留置针管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预防针管堵管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静脉留置针管率的效果观察。方法实验组选取我科实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后静脉留置的患者50例,对照组选取实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前的静脉留置的患者50例。对两组的静脉回血率以及针管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留置针管率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静脉回血率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实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的减少留置针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留置针 堵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流质食对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管或拔管及鼻饲患者吞咽功能自行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气管切开术5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组给予半流质饮食,应用吞咽障碍7级评级和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评估吞咽障碍等级与吞咽功能、结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患者半流质饮食吞咽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吞咽功能。

  • 标签: 气管切开 吞咽障碍 半流质饮食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总护师应用PDCA模式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管率的效果评价。方法265例成功留置PICC的住院患者,2015年3~5月在本院置管的1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6~8月在本院置管的1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模式,分析PICC留置期间出现管路堵塞的原因,比较两组管路堵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5%(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能明显降低PICC留置期间管率的发生,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住院总护师 PDCA循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肠内营养支持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4年3月的5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未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集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肠内营养管的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管的发生率。

  • 标签: 危重症 集束化管理 肠内营养 堵管
  • 简介:目的观察搓揉结合反复回抽处理PICC血栓性管的效果。方法对39例PICC体外段见血凝块的完全血栓性管患者应用搓揉结合反复回抽法处理。结果34例导管完全通畅,4例部分通畅,1例拔管。结论PICC发生血栓性管可采用搓揉结合反复回抽方法。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性堵管 搓揉结合反复回抽
  • 简介:摘要文章对西气东输分输场站的调压设备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分析节流降温的作用以及发生冰以及冻胀的可能性,对其容易发生的冰以及冻胀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分输场站冰和冻胀问题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西气东输 分输场站 冰堵 冻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