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Thumper心肺复苏器是依照美国心脏学会1987年所制定标准设计,为世界各地急救医疗中心及医院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使用,近年来此机器已逐渐引入国内应用。我科于1999年5月引进美国林比罗特公司的1005型Thumper心肺复苏器,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时,它代替了以往的徒手操作。该机器符合心肺复苏术的最初处理原则,将心肺

  • 标签: 心肺复苏器 心跳呼吸骤停 按压深度 心肺复苏术 机器 处理原则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2月急诊收治行心肺复苏(CPR)的45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呼吸先停止64.44%,心跳先停止35.56%,CPR急诊复苏成功率73.33%,失败急诊死亡26.67%。其中呼吸停止者急诊死亡13.79%,急诊复苏成功率86.21%;心跳停止者急诊死亡50.0%,急诊复苏成功率50.0%。急诊复苏成功率呼吸停止者与心跳停止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R复苏成功后由于脏器不同程度衰竭,各年龄段长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者病死率高,需要监护人正确认识,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急诊心肺复苏以提高患儿生存率。

  • 标签: 急诊 儿科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2例急性心肌梗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治疗组心肺复苏后即静注尿激酶120-200万U、链激酶150万U或rt-PA50mg溶栓治疗。对照组进行心肺复苏除溶栓外治疗。结果治疗组12例溶栓后83%再通,住院死亡17%。对照组10例48小时无一存活。两组急救存活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在不具备急诊血管重建的医院,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肺复苏溶栓治疗能明显提升住院存活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4-01摘要目的评价某院院内心肺复苏(cradiopulmonaryresusciation,CPR)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4年12月院内CPR病例。结果CPR成功率21.71%(84/387),其中成功复苏者71.43%(70/84)。结论CPR有助于挽救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生命,降低功能障碍后遗症发生风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照料者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应狠抓院内CPR管理质量,提高抢救水平,试建立院外CPR资源管理机制。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比较国内外心肺复苏技能普及培训的现状和差异,提出对国内心肺复苏技能普及培训的建议,增强规范化管理。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具有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作用,应重视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培训与宣传教育,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纳入义务教育的教育体系和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普及培训。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培训 现状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指导培训临床医、护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心肺复苏教学辅助仪。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支架、滑轮(传送、行程)、尼龙绳、指环、限位标尺、重力金属及USB音乐盒。学生在操作中能够直观的感受到CPR按压的频率与深度。使他们更快、更规范的掌握高质量的CPR技术

  • 标签: 心肺复苏 教学 辅助仪 护理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干预对心肺复苏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80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的康复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给予急诊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诊干预 心肺复苏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68例院前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选取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6月院前心肺复苏术者 68例,对其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68例院前心肺复苏术者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等因素相关,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肺复苏(CPR)后的静脉溶栓的应用。方法心肌梗死并发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26例。甲组14例,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150~200万U,30min内静脉注射;乙组12例,在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术后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然后监测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时间及出血发生率。结果甲组在各项指标参数上明显高于乙组,在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乙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所进行溶栓治疗,能更明更好的恢复患者的各项心扉功能指标。

  • 标签: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存活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4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同时为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心脏复苏后并发症。结果 40例心脏骤停患者中, 28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 70%;复苏成功后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和综合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案。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脏复苏成功有重要影响相关因素,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徒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接下来进行恢复患者呼吸的工作.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或者向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检测判断患者的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所呈现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如果属于心室颤动则立即对患者实施电除颤.通过静脉向患者注射急救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尼可刹米及利多卡因等.对患者头部实施物理降温,使用醒脑剂、激素等药物恢复患者的功能结果两组在抢救病人时使用的医疗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仪器方面;心跳停止至心跳开始复苏的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室颤 电除颤
  • 简介:摘要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公认亚低温(28℃-35℃)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60年前低温治疗首次成功应用于心肺复苏。但由于低温治疗会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故此后有很长时间内无人将低温治疗作为复苏的手段之一进行研究,随着科技发展,亚低温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对改善院前心肺复苏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亚低温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我院急诊护士中普及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后得到的实际应用效果,并通过该培训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方法使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按照制定好的培训方案对我院34名急诊护士实施培训,培训前后采用同样的评分标准对急诊护士的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及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的操作技能主要考察护士做心肺复苏时的按压频率、按压幅度及胸廓起伏程度的合格程度。结果培训前后,急诊护士的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及技能操作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技能操作在培训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过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后的急诊护士明显提高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力,并增强了临床心理素质,使院内整个急救水平明显提高。

  • 标签: 急诊护士 心肺复苏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68例院前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院前心肺复苏术者68例,对其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68例院前心肺复苏术者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等因素相关,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心脏骤停发生后 , 由于血流的突然终止 , 10 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 大部分患者将在 4 - 6 min内发生不可逆损害 , 经及时抢救可获存活 , 否则随后经数分钟既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因此 , 及时的心肺复苏是抢救的第一步 , 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1 】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成人心肺复苏的护理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总结之后进行综述,探讨成人心肺复苏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从而 提高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 " 三基 " 水平及完善护理措施。

  • 标签: 成人 心肺复苏 护理影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为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提供更多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根据复苏情况分为院内复苏和院前复苏组,并回顾和分析这47例例患者的CPR时间(TC)、患者心脏骤停发生的时间和除颤开始时间,记录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的47例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在及时的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后,5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公众心肺复苏(CPR)能力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对CPR技能了解程度的差异。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依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和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CPR指南操作培训方案,结合湖南省人民医院CPR考核评分标准,自制调查问卷,对湖南地区公众以微信推送问卷的方式进行CPR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常见急救知识技能常识、学习CPR技能和实施CPR的意愿、高质量CPR的操作要求等。结果共有6 563人访问了现场急救知识问卷调查网页,4 355人完成并提交问卷,回收率为66.36%,其中IP地址来源于湖南省内的有效问卷共3 602份,合格率为82.71%。调查对象中男性1 532名(占42.53%),女性2 070名(占57.47%);年龄以19~30岁(59.41%)和31~50岁(36.70%)人群为主;居住地为农村307名(占8.52%),城市3 295名(占91.48%);文化程度大多为高中或中专(38.26%)以及本科或大专水平(44.50%)。在3 602名调查对象中,有39.09%表示参加过CPR培训,仅有0.36%表示不想参加CPR培训;如果遇到心搏骤停患者,有69.93%的调查对象会积极地去帮助救治,如果患者是自己的亲属或者朋友,愿意施救的调查对象则达到97.92%。在CPR技能了解方面,只有8.91%的调查对象能全部正确选择高质量CPR技能相关选项,即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点位于双侧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部位、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5~6 cm、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为30∶2;在这部分调查对象中,31~50岁人群的正确率较≤18、19~30和≥51岁人群更高(12.71%比0%、6.87%、8.70%,χ2=41.420,P<0.01);文化程度在研究生及以上人群的正确率较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本科或大专人群更高(19.57%比2.07%、3.41%、13.72%,χ2=152.262,P<0.01)。结论湖南地区公众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并了解部分CPR理论知识,以31~50岁和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对CPR的了解程度更高,但整体对CPR技能的了解情况较差。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传授CPR的各项技能,进一步提高公众作为第一目击者的CPR能力。

  • 标签: 心肺复苏 现场急救 能力调查 第一目击者
  • 简介:心肺复苏指南一贯是全球医生关注的焦点,而每一次更新必然是医学的最新进展,循证医学必定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正好借此契机使我们的重症观点得以更新。与1974年以来发表的各版心血管急救指南一样,《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也含有增加心脏骤停和危重急性心肺疾病生存率的建议。然而本指南很多方面不同于早先的版本。

  • 标签: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血管急救 美国心脏学会 循证医学 心肺疾病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P<0.05)。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 标签: 急救 心肺复苏 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