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接触对汽车制造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于2018年4至7月以广州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4 72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0.5、1.0、2.0、3.0、4.0和6.0 kHz的纯音听阈测试,分析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特征及其与噪声作业工龄的关系。结果噪声作业工人总体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9.8%(1 406/4 723);其中,双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1.2%(999/4 723),单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8.6%(407/4 723)。单侧听力损失中,右侧检出率高于左侧(P<0.05),尤其是6.0 kHz(P<0.001);语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1.9%(90/4 723),高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28.9%(1 366/4 723)。左侧和右侧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P<0.001),均以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最高。左侧0.5 kHz的听阈高于右侧相同频率听阈(P<0.05)。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且3.0、4.0和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噪声作业工人听阈提高以6.0 kHz较为明显,右侧较左侧易受损,噪声作业工龄与高频段听力损失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从一起经货轮输入的新冠肺炎(COVID-19)聚集性病例标本中直接测定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并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2019-nCoV的基因组变异特征,追溯病毒的潜在来源。方法采用2019-nCoV全基因组靶向扩增结合Ion S5二代测序的技术,对来源于同一艘货轮的8例COVID-19确诊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应用在线分析平台,判断病毒型别,分析病毒突变位点。利用进化分析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推测病毒的来源。结果成功测序获得8条长度为29 822~29 865 bp的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平均测序深度为11 928×~33 588×,基因组覆盖度为99.73%~99.87%;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8个2019-nCoV基因组均属于VOC/Delta(B.1.617.2)进化分支;全基因组突变分析显示,与武汉参考株(NC_045512.2)相比,8个2019-nCoV基因组序列核苷酸突变的中位数为35个(31个~38个),氨基酸突变的中位数为26个(24个~28个),突变位点分布于8个编码区(ORF1a、ORF1b、S、ORF3a、M、ORF7a、ORF8、N);进一步分析发现8个2019-nCoV基因组中含有23个属于2019-nCoV Delta(B.1.617.2·AY.2)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因8个2019-nCoV基因组间的突变位点并非完全重合,且流调报告显示货轮中途经停多个口岸且有人员更替,故推测该起聚集性COVID-19疫情可能有不同传播来源;进化分析显示,8个2019-nCoV序列共同处于B.1.617.2进化分支的AY.2子分支上,同Pangolin分型及突变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从一起经货轮输入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标本中测序获得8个Delta变异株全基因组序列,本研究所构建的测序方法和分析结果可在COVID-19防控中为2019-nCoV的变异分析和病例溯源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为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11—2014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usedensity,AUD)、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人数)和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期间,抗菌药物从2011年的127个品规降为2014年的68个品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1年的57.06%降为2013年的47.15%,AUD从2011年的46.97DDDs/(100人·d)降为2013年的32.60DDDs/(100人·d);但是,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51%、AUD为35.68DDDs/(100人·d),又有上升趋势。结论: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效果显著,但还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医院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制定可持续、循环的改进制度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