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我国正面临全球最大的卒中挑战,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公共卫生造成沉重负担。>70%的患者在卒中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卒中整体防治战略体系中,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早期神经影像标志物评估和可干预风险因素一级预防是实现可防可治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将有助于PSCI预测、治疗评估和诊疗模型建立。血压变异性、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等风险因素对于PSCI的影响则需要在前瞻性多中心卒中纵向队列基础上进行验证,从而完善我国PSCI群体转归与预后多模态影像学动态模型,以及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体系,提升PSCI防治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CI)的患病率情况并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66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透析前的临床化验指标。根据MMSE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1组(139例)和认知功能障碍1组(27例),根据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2组(108例)和认知功能障碍2组(58例),比较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MHD患者的MMSE得分为(27.5±3.2)分,CI患病率为16.3%(27例)。MHD患者的MoCA得分为(25.9±3.3)分,CI患病率为34.9%(58例)。认知功能正常1组的文化程度、白蛋白和甲状旁腺素水平高于认知功能障碍1组,而年龄、合并糖尿病、三酰甘油低于认知功能障碍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功能正常2组的文化程度、透析龄、白蛋白、血肌酐高于认知功能障碍2组,而年龄、合并糖尿病、脑卒中低于认知功能障碍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根据MMSE量表分组的MHD患者发生CI与三酰甘油具有相关性(P<0.05);根据MoCA量表分组的MHD患者发生CI与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MHD患者发生CI的患病率高,年龄、三酰甘油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引导认知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60例接受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n=30)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引导认知护理,n=30),对两组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的预后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在经过引导认知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患者相较对照组有着更高的满意度(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采纳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维持性血透病人在接受不同的血透方式下,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合理,选择了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4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按血透方式将两组患者分成两组。白天组在白天进行维持性血透(一周2次,血透1次),夜间组采用夜间长时血液透析(NHD)(每周3次血液透析)。观察12个月后两组病人的认知功能、血液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结果 12个月后,夜间组有88.10%的人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而白天组有66.67%的人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P<0.01);并且,在夜间的病人中,病人的生命质量与其各个维度的得分,血红蛋白和尿素的下降率都比白天的病人高,与对照组相比,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12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非血液透析组比日间透析组有更好的效果,减少了病人的认知损害,提高了生活品质。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的联合应用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产生的作用意义。方法:实验期间,我们将于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之间接收的肾内科血透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应用认知、情绪及行为干预联合护理模式,组间对比两组在护理干预成效方面的优劣。结果:统计疾病认知度和情绪评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这几方面评分中的表现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肾内科血透患者而言,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认知、情绪以及行为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认知程度,并且可以促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改善,优化生活状态,该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均在2022年9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治疗,选出58例患者进行实验探究,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参照组患者(n=29例)应用常规出院指导方法,研究组患者(n=29例)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MocA和ADL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MocA和ADL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GSES及HAMA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以及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干预,研究组GSES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A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够缓解其焦虑状态,增强其自我效能,有利于治疗顺利开展。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焦虑;自我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活心理护理结合认知干预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精神疾病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成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者常规护理同时进行生活心理护理结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护士用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SIE评分更高,BPRS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更低,比较P<0.05。结论:在精神疾病护理中,心理生活护理联合认知干预能够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病人(n=10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50人,前者采取护理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WAIS-RC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WAIS-RC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83.14±3.29)分,和对照组数据(76.57±4.18)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7.32±1.58)分,和对照组数据(91.46±1.97)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用护理干预,认知功能改善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提升也更为迅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的应用对60例患者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研究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种类较多,主要有患者安全管理类、护理规章制度落实类、职业防护以及服务态度类和环境物质安全类等几种,导致这些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人员护龄、学历以及职称等有关。结论:精神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以及安全隐患事件的概率较高,而在科室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能够降低这些不良事件发生,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叙事医学对晚期癌症患者抑郁情绪及死亡认知态度的影响,探索晚期肿瘤患者多元化服务的安宁疗护措施。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2021年01月住院晚期癌症患者52例,按照患者(或家属)首诊意愿,接受叙事医学为研究组32例和不接受叙事医学为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终照护,包括口腔及会阴护理、缓解疼痛、进食困难及呼吸困难管理、心理支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叙事医学干预,通过叙事能力进行医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及死亡认知态度。结果 干预1周后,研究组抑郁情绪GDS-15为6.72±2.11,对照组8.15±1.94;研究组死亡恐惧和死亡逃避发生9例占28.13%、中性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共23例占71.87%;对照组死亡恐惧和死亡逃避发生12例占60.00%、中性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共8例占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