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双相(吸气相与呼气相)CT空气潴留征及病灶范围半定量评分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重症及血气指标异常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无锡市定点收治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并住院治疗的非重症COVID-19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低剂量双相CT检查且在病程中按时接受CT复查。对入院吸气相CT上病变范围进行半定量评分并观察双相CT上出现的空气潴留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²检验分析半定量评分、空气潴留征及其他临床因素在血气指标异常与正常患者、进展为重症与未进展为重症患者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半定量评分、空气潴留征及两者联合区分COVID-19患者血气指标异常与正常、进展为重症与未进展为重症患者的效能。结果纳入51例非重症COVID-19患者,在入院首次双相CT检查中16例患者出现空气潴留征。在病程中,13例出现血气指标异常(13/51),其中9例有空气潴留征(9/13);7例病情进展为重症(7/51),均有空气潴留征(7/7)。高龄、有空气潴留征、半定量评分较大的COVID-19患者出现血气指标异常的可能性更大(t=3.10、χ2=9.38、t=3.34,P<0.05),高龄、有基础疾病史、有空气潴留征、半定量评分较大的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更大(t=2.68、χ2=6.65、χ2=4.25、t=4.33,P<0.05)。半定量评分、空气潴留征及空气潴留征联合半定量评分区分血气指标异常与正常的AUC分别为0.803、0.754及0.794,区分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症与未进展为重症的AUC分别为0.881、0.898及0.932。空气潴留征联合半定量评分与单独半定量评分或空气潴留征相比,可以显著改善重症的预测(IDI=0.271、0.117)。结论空气潴留征和半定量评分可以作为预判COVID-19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更有助于预测重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β值重建经部分容积效应校正(PVC)后对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PET/CT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实验中,基于正则化重建算法(BSREMA),β值从100~1 000进行图像重建。计算恢复系数(RC)、对比度恢复(CR)和背景变异性(BV)分别评估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在临床研究中,回顾性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间行68Ga-PSMA PET/CT检查的21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5~78岁)的图像数据,共计29个腹部显像阳性淋巴结,全部纳入进行不同β值(100~1 000)的图像重建,并分为小淋巴结组(最大径<10 mm;12个)和大淋巴结组(10 mm≤最大径≤30 mm;17个)。测量2组的SUV参数,包括SUVmax、SUVmean和SUV峰值(SUVpeak);同时进行PVC来评估不同β值对2组SUV参数的影响,使用病灶信噪比(SNR)和主观评分评价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Kappa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模型实验示,随着β值增加,CR、RC和BV均下降。医师对图像质量、图像清晰度、病变显著性和图像总评分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0.65~0.87,P值:0.026~0.043)。对于小淋巴结组,β值为600时图像总评分最高(分别为13和14分);对于大淋巴结组,β值为700时图像总评分最高(分别为13和14分)。β值为100~600时,2组的SNR稳定增加,SNR增加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49~8.99,P值:0.023~0.038);当β值大于600时,小淋巴结组的SNR达到平稳(t值:1.28~2.00,P值:0.072~0.098),而大淋巴结组的SNR继续增加(t值:2.98~4.63,P值:0.012~0.029)。PVC之前,2组SUV参数和β值之间呈负相关(r值:-0.94~-0.64,P值:0.039~0.046);PVC后,2组的SUVmean和SUVmax和β值仍呈负相关(r值:-0.78~-0.68,P值:0.035~0.042),但2组的SUVpeak和β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值:-0.22、-0.28,P值:0.069、0.126)。结论通过主观评分和半定量指标,68Ga-PSMA PET/CT显像基于BSREMA选择β值600和700进行图像重建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较好;小病灶在PVC后SUVpeak稳定,其临床价值应进一步探索。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从样品采集包括采样要求、采样方法、样品容器、样品保存条件、样品运输、样品交接和样品分析包括样品前处理、全程序空白、试剂空白、色谱仪性能校准、内标外标分析、基体加标回收等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反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或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或反肩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8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或四部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46例来自四川省骨科医院(半肩关节置换22例、反肩关节置换24例)、12例来自天津市天津医院(半肩关节置换5例、反肩关节置换7例)。半肩关节置换组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70.29±6.81)岁(范围61~87岁);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17例。反肩关节置换组31例,男9例、女22例;年龄(75.06±4.25)岁(范围67~86岁);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22例。术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根据肩关节活动度、假体是否上移、大结节愈合、肩胛盂切迹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疗效。结果半肩关节置换组随访时间(50.63±16.02)个月(范围24~75个月),反肩关节置换组(28.32±11.93)个月(范围14~56个月)。反肩关节置换组患者前屈上举活动度118.22°±27.22°,半肩关节置换组为102.77°±2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2);体侧外旋活动度和内旋摸背分级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旋:t=0.57,P=0.616;内旋:χ2=2.61,P=0.273);半肩关节置换组的大结节完全愈合率为52%(14/27),反肩关节置换组为71%(2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肩关节置换组的Constant-Murley和ASES评分[(71.54±27.31)分和(72.76±17.34)分]均高于半肩关节置换组[(53.03±30.36)分和(61.07±18.9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和2.44,P=0.019和0.018);半肩关节置换组和反肩关节置换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10/27)和13%(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32)。半肩关节组中6例出现假体上移、2例肩盂侧磨损,反肩关节置换组中1例出现肩胛盂切迹(Sirveaux 1级)。结论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或四部分骨折,相对于半肩关节置换术,反肩关节置换术能获得更好的前屈上举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预置钉道模型在单发性完全分节型先天性半椎体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13例单发性完全分节型先天性半椎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5~14岁,平均9.9岁。病变位置在T9 3例、T10 2例、T11 5例、T12 1例、L1 2例。术中使用3D打印预置钉道模型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术后CT评估置钉的准确性。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常规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术后及随访时计算脊柱侧、后凸矫正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侧、后凸Cobb角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3例患儿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5枚,置钉准确率为95.3%。手术时间(216.9±28.3) min;出血量(478.5±132.6) mL。术前侧凸Cobb角为(57.1±12.7)°,术后为(12.7±4.7)°,矫正率为(78.4±5.9)%,末次随访时为(14.2±7.0)°;术前后凸Cobb角为(46.2±8.4)°,术后为(13.2±4.4)°,矫正率为(72.6±7.0)%,末次随访为(14.0±3.4)°。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3个月(6~1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侧、后凸角度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单发性完全分节型先天性半椎体切除术过程中,3D打印预置钉道模型可提高螺钉置入的精准性,改善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AMIS)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唐山市第二医院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0例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61例,年龄80~91岁。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组:关节置换组45例,采用DAMIS半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组55例,采用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按照骨折端类型分组:稳定组50例,不稳定组50例。观察指标:(1)比较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术前发生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基线资料;(2)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置入物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比较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中采用2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周、6周、3个月、9个月)的Harris评分差异。(3)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内固定组有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关节置换组有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9~12个月,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情况。(1)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稳定组中,2种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置换患者相比内固定患者的切口长度更短[9.6(9.3,9.9)与11.0(10.3,11.6)cm]、术后负重时间更早[2.0(2.0,3.0)与11.0(9.0,12.8)d],术后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不稳定组中,2种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关节置换患者相比内固定患者的术后负重时间更早[2.0(2.0,3.0)与87.0(79.0,95.0)d],术后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内固定组患者术后1.5~6个月骨折达到愈合标准,内固定物未出现松动及断裂等情况。关节置换组患者均未发生假体松动现象,无假体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术后6个月左右症状完全消失。结论DAMIS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切口小、术后负重时间早、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的优势,早期临床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殊部位左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6例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特殊部位左肝胆结石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样本量28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9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十二指肠残端包埋组237例,未包埋组721例,结果表明,残端包埋时间(4.7±1.0)min,出血量(6.5±2.9)ml。十二指肠残端包埋组没有发生残端漏,而未包埋组13例发生了残端漏(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全腔镜下使用倒刺线应用双半小荷包+连续缝合对十二指肠残端进行包埋可以预防及减少残端漏,该方法简单、安全、省时、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流动力、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MI患者9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半量瑞替普酶治疗),每组45例患者。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7.12±8.47)岁;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6.24±9.31)岁。检测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干预后0.5 h、1.0 h、1.5 h、2.0 h观察血管再通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Perooll法分离计数CEC,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压(mean left atrial pressure,mLAP)、肺动脉平均圧(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平均左房室瓣压力差(malignant mitral valve prolapse,mMV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mLAP、mPAP、mMVP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T-1、CE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ET-1、CEC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26.67%(12/45)比6.67%(3/45),35.56%(16/45)比13.33%(6/45),60.00%(27/45)比33.33%(15/45),77.78%(35/45)比51.11%(23/45);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产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改善AM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通过抑制CEC表达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AMI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确诊单侧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3例行对比性治疗研究,治疗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术前随机分组后对照组(n=37)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n=36)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患者手术指标、假体髋臼活动角度、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假体并发症发生率,假体髋臼前倾、外展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均可积极改善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维护髋关节功能,但需在患者治疗耐受时尽可能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情况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方法:纳入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对比探究,(时间: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对比性治疗探究分析,电脑随机排列数组分组,对照组/42(半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42(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假体松动、骨头坏死、切口感染、静脉栓塞)。结果:(1)手术指标对比:组间相较,明显改善实验组住院时间、Harris评分,(P<0.05);(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相较,明显改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干预后,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提升患者预后水平,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半乳凝素-9(Gal-9)在早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为AP的早期预测、诊断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9月15日至2021年7月23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起病至入院时间≤48 h的AP患者94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2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3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7例。收集AP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所有AP患者均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改良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MCTSI)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sTIM-3、Gal-9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患者sTIM-3、Gal-9与炎症指标和AP相关评分系统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TIM-3联合Gal-9对预测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效能。结果SAP患者的血清sTIM-3、Gal-9、IL-6水平均高于MAP患者[2 085.00 ng/L(1 628.00 ng/L,2 673.00 ng/L)比746.10 ng/L(514.50 ng/L,1 303.00 ng/L)、466.60 ng/L(375.90 ng/L,629.30 ng/L)比108.10 ng/L(90.29 ng/L,138.90 ng/L)、(323.60±62.93) ng/L比(42.90±28.82) ng/L],而IL-10水平低于MAP患者[(760.30±200.40) ng/L比(1 206.00±566.30)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5.00、<0.01,t=23.62、3.15;均P<0.01)。SAP患者的APACHEⅡ和BISAP评分均高于MAP、MSAP患者[12.00分(6.00分,16.50分)比3.00分(2.00分,5.00分)、6.00分(3.00分,8.00分)和3.00分(3.00分,4.00分)比1.00分(1.00分,1.00分)、2.00分(2.00分,3.00分)],MCTSI评分高于MAP患者[4.00分(3.00分,6.00分)比2.00分(0.00分,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44.50、704.00、474.50、492.50、664.00,均P<0.001)。血清sTIM-3、Gal-9与促炎因子IL-6均呈正相关(r=0.552、0.297,P<0.001、=0.004),而血清sTIM-3与抗炎因子IL-10呈负相关(r=-0.397,P<0.001),Gal-9与抗炎因子IL-10无相关性(P>0.05)。血清sTIM-3、Gal-9与APACHEⅡ、MCTSI、BISAP评分均呈正相关(r=0.210、0.271、0.363,P=0.042、=0.008、<0.001;r=0.390、0.448、0.440,均P<0.001)。血清sTIM-3、Gal-9单独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ROC的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05(0.716~0.895)、0.814(0.725~0.903)、0.856(0.773~0.939),灵敏度分别为69.2%、67.3%、75.0%,特异度分别为83.3%、97.6%、97.6%。结论早期AP患者的血清sTIM-3、Gal-9水平升高,并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早期AP病情有较高的灵敏度,sTIM-3和Gal-9可能成为早期AP的可靠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