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初级运动皮质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骶神经根重复磁刺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双侧初级运动皮质(M1区)重复磁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压力指标、残余尿量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膀胱压力、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182.5±42.3)ml]、残余尿量[(179.0±85.4)ml]及生活质量评分[(3.0±1.1)分]较对照组改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膀胱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运动皮质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能够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膀胱的感觉功能,减少残余尿量,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摄食吞咽训练同步颏下肌群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筛选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常规组)28例、摄食吞咽训练联合NMES组(联合组) 28例和摄食吞咽训练同步NMES组(同步组) 2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联合组接受摄食吞咽训练联合颏下肌群NMES治疗(即摄食吞咽训练结束10 min后,再进行颏下肌群NMES治疗),同步组则在接受摄食吞咽训练的同时进行颏下肌群NME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 )评估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记录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感染情况和湿性嗓音例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DOSS分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步组治疗后的DOSS分级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而联合组治疗后的DOSS分级和总有效率亦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和联合组分别出现6例和15例SAP病例,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步组SAP例数只有2例,显著低于常规组和联合组,联合组SAP例数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联合组和同步组的湿性嗓音例数分别为7例、21例和6例,即常规组和同步组的湿性嗓音例数显著少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摄食吞咽训练同步NMES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而单纯的摄食吞咽训练可能增加误吸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影响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实时监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功能性电刺激辅助其步行时的脑激活特点。方法招募右侧偏瘫的脑卒中患者8例,平均年龄(44.41±7.23)岁,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跑台上以2 km/h的速度完成单纯步行和FES辅助步行任务各1次,同时进行实时fNIRS脑功能信号采集。在Matlab环境下,采用NIRS-SPM工具包计算受试者在完成单纯步行和FES辅助步行时不同脑区的携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通过一般线性模型整合任务效应,采用SPSS 20.0版统计学软件对beta值进行单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输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激活热点图。结果偏瘫患者在完成单纯步行任务时被激活的通道有ch8、ch10、ch11、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ch20、ch23、ch24、ch25、ch26、ch27、ch28、ch30、ch32、ch33、ch34、ch35、ch36、ch37;在FES辅助步行时被显著激活的通道有ch8、ch9、ch10、ch11、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ch20、ch22、ch23、ch24、ch25、ch26、ch27、ch28、ch30、ch31、ch32、ch33、ch34、ch35、ch36、ch37。该结果提示,单纯步行任务和FES辅助步行时共同激活的脑区均以健侧半球M1区激活为主,患侧半球M1和SMA、PMC、S1区激活为辅。比较不同步行任务下差异激活的脑区,输出存在显著差异的通道有ch9、ch24、ch27、ch32、ch33,该结果提示,相比单纯步行任务,FES辅助步行可额外增强健侧S1、患侧SMA和PMC的激活水平。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单纯步行或FES辅助步行任务时均表现为双侧M1区的不对称性激活模式,而FES可显著增强患侧PMC和SMA区的代偿性激活模式,即FES辅助步行对偏瘫患者存在脑激活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路径护理联合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路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频电刺激治疗。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Fugl-Meyer肢功能运动评分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G-PCG、FMA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有所降低,而G-PCG、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康复路径护理联合中频电刺激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帕金森时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2例帕金森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给予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和认知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不良情绪评分和认知量表评分,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患者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认知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盆底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的临床效果,以期为盆底康复的治疗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8月,在此段时间内选择200例在我院门诊妇科治疗的盆地康复患者进行研究,电脑随机均分为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的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在盆底肌功能障碍上实验组患者的压力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临床指标无差异,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肌纤维疲劳程度、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水平改善程度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临床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能有效改善盆底收缩功能,因此值得在盆底康复治疗中使用推广。
简介:摘要:堤坝渗漏与水库大坝病险隐患具有较大的相关关系,针对渗漏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涉及到堤坝渗漏进口及渗漏通道探测等。本文根据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上游围堰渗漏问题开展研究,采用电流刺激法进行渗漏入水口探测,结果表明电流刺激法适用于渗漏探测现场试验,而巴塘水电站上游围堰渗漏主要为河床绕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短期失眠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失眠药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范围,我院收治的70例短期失眠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治疗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各组平均划分;即参照组,35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35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治疗基础上的失眠药治疗;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评分[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头痛不适以及轻微头晕)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PSQI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SQI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失眠药相较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治疗效果更优,可将睡眠情况显著改善,不会导致头痛不适以及轻微头晕等不良反应增加,可促进短期失眠患者良好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患有产后盆底脏器脱垂的患者其自身盆底结构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意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个小组患者分别为50例,其中在对照组中患者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盆底肌肉锻炼与生物反馈-电刺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此来对两组患者盆底肌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盆底结构实际参数进行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对其治疗之后的第四周以及第八周的观察组进行统计,其盆底结构的整体参数均要比对照组更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中,行PHENIX4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评价其疗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6月区间,纳入共计110例 本院妇科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遵行治疗方式的不同,纳入共计55例于对照组中,行常规康复治疗。纳入共计55例于观察组中,行PHENIX4电刺激治疗。行应用效果相关指标,如疼痛、塑形等,生活质量的组间比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腹直肌分离距离更小,脐上围、脐围、脐下围长度均更短,疼痛感评分值、粪便性状、直肠症状、腹部症状评分均更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