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清末民初,在甘肃临潭县旧城创立了"根据伊斯兰教义,并祖述清真道统,以宣扬金陵介廉学说,而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伊斯兰教义为宗旨"[1](P46)的西道堂,创始人是清末秀才马启西.西道堂的创立在全国范围内、且较有影响地为大多数人所知,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记者范长江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公之于世的.当时范长江指出了西道堂"在哲学上、宗教上、社会运动上,皆有值得重大注意之必要"[2](P47-48).

  • 标签: 西道堂 伊斯兰教 教义 马启西 道统 哲学
  • 简介:清真寺作为伊斯兰精神最集中的凝结,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伊斯兰美学模式。本文从清真寺的朝向、清真寺本身建筑形体几何结构到清真寺抽象纹饰艺术等的形式美出发,阐释了清真寺实质上是真主的象征的论断。对构成清真寺形式自然物质因素(形体、声音和色彩)及其组合规律的出神入化的运用,是它淋漓尽致的表达伊斯兰美学模式的关键。

  • 标签: 伊斯兰教 建筑美学 清真寺 文化意蕴 心灵 美学模式
  • 简介:辽宁省伊斯兰第六次代表会议于2008年2月26日至27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全省14个市128名穆斯林代表和16名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代表会议 伊斯兰教 辽宁省 沈阳 穆斯林
  • 简介:本文对河北宣化清真南寺的《重修礼拜寺记》碑的碑文进行了研读,考证了碑文内容、撰文者及立碑的缘由,认为此碑是我国系统介绍伊斯兰五大功修的第一通汉文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标签: 宣化清真南寺 汉文碑 伊斯兰教 五大功修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伊斯兰对中东地区传统社会的影响以及现代化进程对该地区社会的冲击。分析了伊斯兰在中东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融合与冲突以及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同时,考察了现代化进程与中东的历史关系,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等现代化因素对中东社会的影响。研究重点关注了伊斯兰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点,以及中东地区在实施现代化政策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 标签: 伊斯兰教 中东地区 现代化 社会影响 冲突与调和
  • 简介:前不久,国家宗教事务局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穆斯林散居区伊斯兰工作座谈会。国家宗教局杨同祥副局长在会上强调:穆斯林散居地区的伊斯兰工作是全国宗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 标签: 穆斯林 伊斯兰教工作 散居地区 清真寺 宗教事务 宗教政策
  • 简介:《决定》把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办法、政策与制度,凸显了党中央的思想高度和务实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决定》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肯定了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一个理论上的创新。

  • 标签: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伊斯兰 教工 务实精神 思想高度
  •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西方人类学界研究伊斯兰的学者及作品缺乏深入了解。曾有文章介绍过欧美和日本学术界对中国穆斯林社会的研究,但就宗教人类学对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研究介绍很少。本文是一篇总结最新欧美人类学界研究伊斯兰的文章,作者梳理了学术史,分析了研究现状,提出了可供讨论的问题及研究空白点。人类学研究宗教具有深厚的传统,对伊斯兰的研究也具有独特的视角,西方人类学学者从历史、社会、理论、知识、权利、性别、仪式等角度关注过这一宗及信仰群体,包括埃文斯·普里查德、格尔兹、萨义德、艾克尔曼、费舍尔、安敦等著名学者。通过本文的介绍,国内学者不仅从中可以领略到他们对各种问题的研究范式,同时,这些理论和视角也能够给我国研究者提供新的视野,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 标签: 人类学 伊斯兰教 西方 理论
  • 简介:伊斯兰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宗教,也是许多地区历史上的传统宗教。苏联解体后,过去信仰其他宗教的许多人转而信仰伊斯兰,如一些斯拉夫人、犹太人、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和一些偏北地区的居民,使得俄罗斯穆斯林的民族属性和教派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 标签: 宗教机构 伊斯兰教 俄罗斯 社会功能 西伯利亚地区 苏联解体后
  • 简介:本文以朱仙镇清真寺南碑亭为例,探讨了河南伊斯兰古行碑的相关问题,在对省内古行碑进行介绍后,重点分析了朱仙镇南碑亭碑中阿拉伯文和汉文内容,并对其中的伊斯兰典籍和古行十三条源头略作论述,对古行主张条文的含义逐一解析。最后回顾了河南伊斯兰中的新行及与古行碑的关系,并认为荥阳等地区新行传统的确立以及新思想的传入是古行碑出现的直接原因。

  • 标签: 古行 新行 朱仙镇
  • 简介:2011年6月,美丽的仲夏伴随着悠悠黄河涛声和陇原麦果之香来到省城兰州,这里处处花团锦簇,黄河两岸绿意葱茏,街头花坛生机盎然。六月有两件事引起了伊斯兰西道堂的人特别关注,而且使他们期待不已。第一件事是在伊玛目哈吉·敏生光教长的提议下,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西道堂 学术研讨会 首发式 述评 文集
  • 简介:1991年,美国夏威夷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的杜磊博士出版了《中国穆斯林:人民共和国的族群民族主义》一书。他在书中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纳家户村的“民族志描述”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这是因为,杜磊正是在对纳家户的“文化写作”中,提出了“伊斯兰在西北苏非社区复兴”的命题。而笔者以为,杜磊的这一命题是大有商榷余地的。他的“异文化”学者的身份导致了他对纳家户日常生活的误读,他对纳家户的“田野工作”及“文化写作”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伊斯兰教 西北地区 中国 宁夏 纳家户村 苏非社区
  • 简介:明清时期,伊斯兰汉文著述大量出现,汉语伊斯兰在很多非基本信仰问题的思考与表述上,表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清代后期,以蒋湘南与蓝曦为代表的伊斯兰学者,系统利用熟悉的易学资源阐释汉语伊斯兰思想。其中蓝曦在《天方正学》中,发展了王岱舆、马注等人已经开始的以回释儒的传统,大量利用卦气说、伏羲画卦说、易象说与太极化生宇宙说一套易学话语系统,作为建构汉语伊斯兰思想的重要资源,这可以看作易学在清代的一个发展。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中国思想史上格义的传统、易学强大的阐释空间、伊斯兰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本身的沟通之处、汉语伊斯兰思想明显有苏非气息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天方正学》 易学 以回释儒 伊斯兰教中国化
  • 简介:宗教本土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之间通过某种妥协、让步而达到的一种新的合并和认同。世界宗教史一再告诉我们,外来宗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与本土文化形成交融互摄的关系从而得以传播。事实上,只有那些本色化较为成功的宗教才得以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 标签: 本土化 建构路径 伊斯兰教 外来宗教 美国 本土文化
  • 简介:伊斯兰自先知穆罕默德开始传教起,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伊斯兰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我调节,使伊斯兰逐步与各个时期不同背景的社会相适应,在历代政权更迭中,伊斯兰始终维系着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实现其社会价值,使伊斯兰得以长期的延续和发展。

  • 标签: 伊斯兰教 教派 穆罕默德 自我调节 政权更迭 宗教感情
  • 简介:1956年12月22日这一天,对全国各民族穆斯林来说,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日子。在这一天,出席中国伊斯兰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全体代表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及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当这条激动人心的喜讯像一股暖流,通过新华社传播到

  • 标签: 毛泽东 伊斯兰教 宗教活动 宗教政策 信仰自由政策
  • 简介:在印度尼西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伊斯兰和民族主义是两面重要的旗帜,伊斯兰集团和民族主义集团是两股重要的领导力量,双方在抵抗荷兰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上目标一致,相互合作;但在领导权和立国理念上意见相左,互有冲突和争论。最终民族主义占上风,建立了以“潘查希拉”为基础的共和国。本文主要探讨印尼独立时期伊斯兰与民族主义的关系,重点在于双方的争论和结果。并分析其根源。

  • 标签: 伊斯兰教 民族主义 民族独立运动 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