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了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严重困扰着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一些老人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通常比较狭窄,严重影响血液流通。通过血管内支架的方式可以支撑血管,让患者原本狭窄的血管能够顺利流通。以往医用血管内支架使用的材料为金属,这种材料带有血栓源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出现很好的改变了这一现状,它具有较好的可吸收性、相容性,首先它能像金属支架一样在短期内起到支撑血管的目的,同时当患者血管恢复通畅以后,这种金属支架能够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有效克服了支架本身的异物性,避免血管再次出现狭窄的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第二代生物可降解涂层钴铬合金西罗莫司洗脱支架EXCROSSAL治疗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CREDIT Ⅱ研究和CREDIT Ⅲ研究中置入EXCROSSAL支架的冠心病患者,CREDIT Ⅱ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CREDIT Ⅲ研究是一项单臂研究。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于全国33个中心共成功入选置入EXCROSSAL支架的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33例。主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5年靶病变失败(TLF),即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症状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5年患者相关的心血管复合终点(PoCE,包含全因死亡、所有心肌梗死及任何临床症状驱动的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和依据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的支架内血栓。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5年TLF及PoCE发生率。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糖尿病、小血管病变(血管直径≤2.74 mm)、病变长度≥16.7 mm和多支病变对术后5年TLF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33例置入EXCROSSAL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年龄为(59.3±9.1)岁,其中男性579例(69.5%)。811例(97.4%)患者完成了5年随访。EXCROSSAL支架置入5年TLF发生率为10.6%(86/811),PoCE发生率为15.5%(126/811),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0%(8/81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直径≤2.74 mm(HR=3.20,95%CI 1.90~5.39,P<0.001),病变长度≥16.7 mm(HR=1.88,95%CI 1.18~2.99,P=0.007)和多支病变(HR=2.44,95%CI 1.60~3.72,P<0.001)是术后5年TLF的相关因素。结论EXCROSSAL支架治疗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较好,术后5年TLF及PoCE的发生率均较低。
简介:综述了废PET化学循环利用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主要化学解聚工艺方法,即水解法、醇解法和热裂解法等。其中水解法包括酸性水解法,碱性水解法和中性水解法;醇解法包括甲醇常压、甲醇加压、超临界醇解法,乙醇醇解法和乙二醇醇解法等。结果表明,化学解聚是实现废PET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通过调整特定的工艺参数(即机头温度和牵引速度)来优化熔融共混挤出吹塑法制备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原位成纤共混体系薄膜的过程。实验结果显示,在较低的机头温度条件下,随着牵引速度的递增,分散相PLA在连续相PBAT中逐渐原位成纤,且形成的微纤直径逐渐细化。此外,PLA的结晶度首先呈现上升趋势,随后有所下降。同时,观察到所制备薄膜的纵向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特别地,当机头温度设定为150℃且牵引速度设置为5.0 m/min时,PLA的原位成纤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此时,薄膜的纵向拉伸强度高达40.0 MPa,相较于纯PBAT提高了20%,而拉伸模量更是达到了723.9 MPa,显示出显著的增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