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供方诱导需求导致的过度服务,在中国是一个相当普遍和严重的问题。”细分起来,供方过度服务的表现形式有大处方、抗生素滥用、大检查和手术滥用。过度医疗服务不仅导致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对消费者健康的损害。

  • 标签: 诱导 医生 医疗服务 消费者健康 有限资源 过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儿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患儿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对心率、动脉压影响小,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氯胺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氯胺酮 患儿全身麻醉
  • 简介: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尤其是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供方诱导需求"。然而中西方诱导需求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实证数据的引用以及理论分析,发现中西方诱导需求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竞争程度不同、信息不对称程度不同、声誉机制的建立与否以及医生群体的非理性程度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化、建立声誉机制、改革医疗付费方式、加强医疗需方教育等路径建议,以期化解中国医生高诱导需求问题。

  • 标签: 供方诱导需求 中西差异 化解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麻醉诱导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效果。结果研究1组患者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长于研究2组患者(P<0.05);插管后3min、5min的血压、心率状况均优于研究2组患者(P<0.05)。结论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较七氟醚吸入起效迅速,但七氟醚吸入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的影响更小,麻醉状态更平稳。

  • 标签: 麻醉诱导 七氟醚 异丙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机体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在低氧状态下介导一系列靶基因转录以适应低氧反应。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RNV)是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重要病理过程。HIF-1可通过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的转录促进RNV,进而导致ROP,因此,HIF-1在ROP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总结近年来HIF-1在氧诱导RNV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RO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更进一步认识与启发。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 早产儿视网膜病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行氯胺酮麻醉诱导,观察组41例行七氟醚麻醉诱导,监测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并统计两组苏醒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不明显,但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及術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54.92±10.08)、(65.24±6.01)s,(28.31±3.2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26.45±16.54)、(98.30±8.56)s,(62.18±5.73)min(P<0.05);观察组苏醒躁动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中采取七氟醚麻醉诱导具有起效快、术后苏醒快的特点,同时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 标签: 小儿 全身麻醉 七氟醚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的病历资料,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行氯胺酮麻醉诱导,观察组41例行七氟醚麻醉诱导,监测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并统计两组苏醒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不明显,但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及術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54.92±10.08)、(65.24±6.01)s,(28.31±3.2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26.45±16.54)、(98.30±8.56)s,(62.18±5.73)min(P<0.05);观察组苏醒躁动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中采取七氟醚麻醉诱导具有起效快、术后苏醒快的特点,同时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 标签: 小儿 全身麻醉 七氟醚 氯胺酮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人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hrsTRAIL)单用或联合阿糖胞苷(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在体外以人类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研究对象,分5组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Ara—C组、rsTRAIL组、同时给药组(Ara—C+rsTRAIL)、先后给药组(Ara—C→rsTRAI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AnnexinV/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Ara—C对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的影响及rsTRAIL单药组、先后给药组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和细胞内caspase-8活性。结果表明:rsTRAIL能抑制HL-60细胞生长并诱导HL-60细胞凋亡。先后给药组诱导HL-60细胞凋亡率大于同时给药组。先后给药组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和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高于rsTRAIL组。5mg/L、10mg/LAra—C作用于HL-60细胞24小时,其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升高,大于对照组。结论:rsTRAIL抑制HL-60细胞生长.诱导HL-60细胞凋亡。Ara—C上调HL-60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增强rsTRAIL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Ara—C和rsTRAIL联合用药时,在先加Ara—C、再加rsTRAIL组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效果比同时给药组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Ara—C上调细胞表面DIL5表达水平和(或)增强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有关。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HL-60 凋亡 DR5受体 CASPASE-8
  • 简介:目的探讨慢诱导插管与快速诱导插管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慢诱导插管,对照组予以快速诱导插管,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研究组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插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显著(P〈0.05)。结论慢诱导诱发的心血管反应较轻,可确保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诱导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使用七氟醚与异丙酚分别进行临床麻醉诱导时的麻醉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在医院需要进行麻醉诱导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7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能够使两种不同麻醉诱导效果更清晰,将这些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别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对40例常规组研究对象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方法,而对47例实验组则使用的是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方法。在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麻醉诱导方法之后,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指标、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手术之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从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发挥作用的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来看,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方法的患者比使用了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方法的患者时间均短,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麻醉诱导 异丙酚 七氟醚 不良反应 麻醉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七氟醚吸入与异丙酚静脉输注两种麻醉诱导方式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作为观察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收治的全麻外科手术患者合计60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考组(七氟醚吸入)和试验组(异丙酚静脉注射),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后,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丙酚作为麻醉诱导药物的效果比较相似,但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起效时间更短,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麻醉诱导 全身麻醉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麻醉诱导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的是异丙酚麻醉诱导和七氟醚麻醉诱导,最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插管后3min和5min的平均动脉压是78.46±0.74和86.14±0.17,心率分别是80.25±0.78和77.14±0.18,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几率是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是16.7%。结论:针对手术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形式,其可行性高,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麻醉状态平稳,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麻醉诱导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30例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治疗患者,时间区间为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依照双色球法分组原则将对象分为两组,运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65例纳入静脉组,运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的65例纳入吸入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麻醉后,吸入组65例的心率、血压较静脉组略低,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吸入组65例的术后苏醒时间较静脉组略短,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对腹部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应用本次研究两种麻醉诱导方式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应该根据患者意愿和实际情况决定何种麻醉方式。

  • 标签: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 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 心率 血压 术后苏醒时间
  • 简介:聚丙烯(PP)可形成α、β、γ、δ和拟六方态等5种结晶形态,其中γ晶态只存在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PP中,而δ晶态存在于无规或间同立构PP中,全同立构PP晶态以α、β和拟六方态为主。

  • 标签: Β晶型 PP 成核剂 晶态 结晶行为 全同立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嗜酸性粒细胞与诱导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诱导前3次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诱导前3次治疗是否发生透析器FUS分为透析器过敏组和无透析器过敏组。观察透析器过敏组和无透析器过敏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FUS发生率。结果共收集患者128例,患者年龄(54.8±13.9)岁,男性59例(46.1%)。与无透析器过敏组比较,透析器过敏组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高[(6.46±1.82)×109/L比(5.70±1.58)×109/L,t=-2.247,P=0.026;0.29(0.18~0.80)×109/L比0.26(0.13~0.31)×109/L,W=1 550.5,P=0.04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5×109/L的患者有29例(22.6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5×109/L的患者有99例(77.34%)。透析器过敏组FUS发生率为44.83%(13/29),无透析器过敏组19.19%(19/99)(χ²=7.862,P=0.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发生FUS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对FUS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度,但敏感度较差。首次透析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的患者,建议合理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并充分预冲,以降低FUS发生率。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透析器 首次使用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诱导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及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年龄22~60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9~26kg/m2,拟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例D组全麻诱导顺序为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射,F组等量生理盐水(0.9%Nacl)10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然后两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靶浓度(Cp)设定为4μg/ml,待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到达50时注入罗库溴铵0.6mg/kg,90s后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插管后继续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BIS值的变化.结果D组在各个时间点的BIS值显著低于F组(p<0.05);在T4、T5和T6时间点SBP、DBP、HR显著低于F组(p<0.05);两组T4、T5和T6时间点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同组T3时间点(p<0.05).BIS值降至50时D组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D组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小于F组(p<0.05);D组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Ce)显著低于F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在全麻诱导有较好的镇静作用,能较好地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少,全麻诱导的时间短以及全麻诱导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等优点,提示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的镇静有协同作用.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反应;丙泊酚Dexmedetomidineinducedeffectsonhemodynamicsandthedosageofpropofolingeneralanesthesiainduction.AbstractObjectiveStudyundergeneralanesthesiainducedbyintravenousinfusionofdexmedetomidineinducedeffectsonhemodynamicsandthedosageofpropofol.MethodsFortypatientsinASAgradeI~II,age20~60,BMI19~26kg/m2,scheduledtoundergolaparoscopicsurgerywithgeneralanesthesia.Theywererandomlyassignedtotwogroups(n=20eachgroup)aswell.GroupDpatientsreceivedintravenousinfusionofdexmedetomidine1μg/kgwithinaperiGodof10minutes.Thenintravenousinfusionoffentanyl2g/kg.GroupFpatients,weadministratedthesameamountof0.9%Naclwithinsametimeinsteadofdexmedetomidinebeforeintravenousinfusionoffentanyl4μg/kg.Nextintwogroupswesettingplasmaconcentrationasthetargetand4g/mlasthetargetingconcentration(Cp),weconducted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ofpropofol.Weinjected0.6mg/kgofrocuroniumwhenpatients’BISreached50.In90secGonds,trachealintubationwasapplied.WeweremonitoringBISandcontinuedinjectingpropofoltillthetargetingplasmaconcentrationwasreached.ResultsAtalltime,BISofgroupD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groupFpatients(p0.05),AttheinstancesofT4,T5andT6SBP,DBPandHRofgroupDwerenoticeablylowerthanthoseofgroupF(p0.05),ComparingwithsamegroupatT3,figureswereconsiderablyhigheratT4,T5andT6forbothgroupsofpatients(p0.05).ForpatientstoreachBISof50,ittook(p0.05)ofpropofolforgroupDandF,Theeffect-siteconcentrationofpropofol(Ce)forgroupDandF(p<0.05),reGspectively;groupD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groupF.ConclusionsAppliedpriortogeneralanesthesiainduction,1μg/kgofdexmedetomidinehasenhancedsedativeeffectduringgeneralanesthesia.Dexmedetomidineeffectivelysuppressesadversecardiovascularreactionsandmitigateshaemodynamicsduringtrachealintubationingeneralanesthesiainduction.Italsoshortensthetimetoachievegeneralanesthesiainduction,decreasestheamountoffentanylandpropofolingenerGalanesthesia,andworkswithpropofolcomplementarily.KeywordsDexmedetomidine;Generalanesthesiainduction;Haemodynamics;Propofol中图分类号R614.2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5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诱导的耐受性效果。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间我院接治的52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为对照组(23名)和治疗组(29名)。对照组行常规剂量干扰素治疗,治疗组行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开展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发生3名发热(13.0%),2名肝功能损害(8.7%),2名消化道症状(8.7%),1名骨髓抑制(4.3%);治疗组中1名发热(3.4%),1名消化道症状(3.4%)。治疗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10.3%(2/29)显著低于对照组34.8%(8/23)。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大剂量 干扰素 诱导期 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药物对小儿麻醉诱导血压及BIS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1月-2021年01月间50例手术麻醉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分组法,分为参照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和研究组(舒芬太尼+丙泊酚),各2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注射麻醉药物后,BIS指数较高,插管五分钟后,BIS指数降低,SBP水平升高,DBP水平降低,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两种麻醉药物对小儿麻醉诱导血压及BIS的影响类似,但舒芬太尼安全性更高,更适用于小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血压 BI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小儿麻醉诱导血压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 。方法:择取本院接受全麻的小儿病患104例为研究样本。结合麻醉诱导药物差别,分为对照组 、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方式:瑞芬太尼+丙泊酚;实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对比结果。结果:两组小儿在T0-T4内血压、BIS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符合拔管指征时间、肢体动作恢复时长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更短,P<0.05。结论:针对接受手术小儿,使用舒芬太尼+丙泊酚完成麻醉诱导效果更好。此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小儿病患 麻醉诱导 血压 脑电双频指数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