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胆道金属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方法:恶性阻塞性黄疸34例,男25例,女9例.胆管癌16例,肝转移瘤5例,胰头癌12例(包括术后胆肠吻合口复发2例)和胆囊癌1例.本组采用金属内支架内引流33例,共使用金属内支架36枚.1例仅行外引流.15例支架置入术后加局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结果:3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获得成功(其中1例经T型管置入另一枚支架).其中31例一次性置入支架.3例先行胆汁引流术(PTBD)后,其中2例再放置金属内支架成功,1例因胆管梗阻严重,导丝未能通过梗阻段改行外引流.31例(91.5%)黄疸消退满意.本组仅行支架置入引流者中位生存期6个月,加上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金属内支架引流术治疗,可用于胆道局限性恶性狭窄不能手术治疗、术后复发及高龄患者.配合肿瘤局部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简介:目的总结内镜微创技术对胰周坏死感染外引流术后残余病灶清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1例胰周坏死感染经外引流术后未愈患者,采用胆道镜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直视下识别并清除坏死组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胆道镜下清创术治愈64例,治愈率90.1%,3例因经费原因中途退出治疗,4例患者分别在胆道镜下清创1~3次后因技术原因改行剖腹手术。64例胆道镜辅助清创治愈者接受胆道镜下清创2~9次,平均5.1次,87.5%的患者需4~6次清创;第一次镜下清创至治愈拔管时间为18~125d,平均71.3d。胆道镜下清创并发出血3例,肠瘘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通过已建立的引流通道对胰周坏死感染残余病灶行胆道镜下清创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根据引流的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的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急诊外科中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取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接受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予以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肿残留与再出血症状,分析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继而探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残留率及术中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相较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具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再出血率,避免血肿残留,减压效果良好,降低肺部、颅内感染率,避免应激性溃疡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期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组运用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5%,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均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然而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可以达到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定位技术在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按照定位方法不同分为3D-Slicer软件定位组(观察组,20例)和传统CT定位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在3D-Slicer软件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钻孔引流术,对照组由术者根据患者CT原始平片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钻孔引流术。比较2种定位手术患者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引流管末端到预设穿刺靶点的距离、术后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术后12 h和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颅内感染和再出血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引流管末端到预设穿刺靶点的距离、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3 d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3D-Slicer软件定位脑内血肿较传统CT定位法更直观、准确,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传统的CT定位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6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精心的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生,术后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有效地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结果我科收治的62例患者,经及时手术及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成功60例,死亡2例。术后患者显效4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并发症的患者5例。结论自发性脑出血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是一种紧急抢救治疗的手术方法,必须进行密切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二级防护下和常规无菌操作下急诊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成功率、病人在室时间和术后2周医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完成急诊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43例。其中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二级防护下完成了7例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范围在42~79岁,平均年龄为76.3岁。常规无菌操作下完成了36例患者,男23例,女13例,年龄范围在40~92岁,平均年龄为73.7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病人在室时间和术后2周医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6例患者中,35例顺利完成穿刺,观察组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对照组平均在室时间64.2 min,观察组平均在室时间为60.0 min。术后2周7例患者及参与的医务人员均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科学防护下不增加医患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手术风险,可使病人获得最大收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管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ADL分级中Ⅲ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且颅内感染率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小量基底核脑出血采用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小量基底核脑出血患者98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内科保守方案治疗(对照组,n=49)与加用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观察组,n=49)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中小量基底核脑出血患者脑水肿、脑血肿体积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14d均有程度不等改善,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14d分值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总有效率为75.5%,明显高于对照组44.9%,经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中小量基底核脑出血患者,在早期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可显著缩小脑水肿、脑血肿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