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普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 。 方法: 选择 2018 年 9 月到 2019 年 8 月在我院治疗的 180 例 普外科重症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 90 例运用 肠内营养护理 ,对照组 90 例运用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后肠功能恢复状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肠功能恢复状况对比,观察者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肛门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普外科重症患者运用 肠内营养护理 ,有效提升其 肛门排气以及肛门排便的时间 ,促进患者肠功能快速恢复 ,对于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70例口腔肿瘤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时间范围2019年4月-2020年5月,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液顿服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开始然后按照情况调整加量持续泵入对其进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并予以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营养护理后TSF、AMC以及Hb水平经对比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营养护理后PA和ALB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肿瘤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其营养支持效果良好,而有效的护理对策可确保顺利实施肠内营养。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80例IB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治经验。结果1.80例IBS患儿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9.70±2.88)岁;中位病程10个月。2.80例IBS患儿均有腹痛表现,其次为腹泻(60例),便秘(31例),自觉腹胀(21例),呕吐(19例),体质量下降(11例),纳差(9例),少见的表现有头痛(3例)。29例患儿发病前存在可疑的诱因,以饮食刺激最为多见。3.80例IBS患儿中腹泻型(IBS-D)46例,便秘型(IBS-C)17例,混合型(IBS-M)13例,未定型(IBS-U)4例;IBS-C、IBS-D男童明显多于女童,IBS-M相反,IBS-U男女相等,各亚型组间比较,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3,P=0.001);各亚型间临床症状比较,腹胀在不同亚型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率依次为IBS-M、IBS-C、IBS-D、IBS-U。4.治疗包括对诱因及病情进行疾病宣教、心理干预、饮食管理及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有效随访74例,其中34例得到持续缓解,25例得到部分缓解,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9.73%;15例患儿未愈。结论IBS是儿童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男多于女;饮食刺激为最常见的诱因;4种亚型中以IBS-D构成比最高;大部分患儿对症治疗有效,少部分患儿治疗效果不佳。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肠瘘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66例肠瘘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肠瘘手术患者创口愈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放射性肠损伤是指放射治疗盆腔、腹腔或腹膜后肿瘤所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尽管放疗技术的进步使放疗对靶区外组织的损伤大大减少,但90%接受放疗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便血等急性症状,50%的患者因消化道症状影响生活质量,20%~40%患者的症状为中到重度。依据病理学分期、特征和临床表现,放射性肠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放射性肠损伤,一般以3~6个月为界。放射性肠损伤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减少照射剂量和缩小照射野。急性放射性肠损伤主要表现为黏膜炎性反应,多为自限性病程,其治疗以对症治疗和营养治疗为主。慢性放射性损伤由于肠管慢性缺血和纤维化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最理想的治疗措施。慢性放射性损伤的手术适应证为3、4级的肠损伤,包括梗阻、出血、肠坏死、穿孔和瘘;目前的手术方式为确定性肠切除加一期或二期消化道重建手术。放疗结束后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最佳时机尚有争议,根据笔者团队经验,在放疗结束1年后可能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时机。对于急诊手术、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腹腔感染、肠管广泛放射性损伤以及腹腔粘连无法分离的患者,先行造口或腹腔引流,待患者恢复肠内营养,炎性反应消退后,再考虑确定性手术。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通过影像学评估结直肠位置和髂血管损伤程度,以及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降低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治要点、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1至 2019.11月我院收治的 161例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胎龄、性别、体重、手术日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并发症、病理结果及预后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161例中,治愈 152例( 94%), 9例( 6%)术后放弃治疗。腹腔镜手术 46例( 29%),肠造瘘 14例( 9%),并发症:术后肠梗阻 42例( 26%),术后吻合口漏 3例( 1.8%),胆汁淤积再次住院 4例( 2.4%);肠炎、便血 7例( 4.3%)。结论 :术前早期诊断,术中根据闭锁位置、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术前术后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等预后大多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肠扭转的产前超声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前超声提示胎儿肠扭转且经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的病例4例。分析超声仪器中储存的4例肠扭转胎儿的11次超声检查动态及静态图像,总结声像图特点。随访妊娠结局及伴发畸形。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例胎儿共11次产前超声检查声像图中,肠扭转直接征象—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6次、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流呈漩涡样改变5次以及咖啡豆征3次,检出间接征象—肠管扩张11次、腹腔积液8次、羊水过多5次、腹膜钙化4次、假性囊肿1次。3次处于扭转初期阶段,均可见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及血流呈旋涡样改变,但随病程进展,进入胎粪性腹膜炎阶段,该2种征象可消失,间接征象出现。出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均证实节段性肠扭转,均不合并肠旋转不良,3例合并小肠闭锁。结论胎儿肠扭转超声检查有典型的直接征象与不典型的间接征象,是诊断胎儿肠扭转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放射性肠损伤是由于盆腔恶性肿瘤接受放疗而引起的肠道损伤,以粪便持续性带血、里急后重、肛周疼痛、严重可伴有肠穿孔为主要症状。精确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比常规放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相对减少肠道所接受的放射剂量。但即使在精确放疗时代,临床上仍需要面对疗效和损伤取舍平衡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复杂、复发或晚期的肿瘤而言。总体而言,治疗决策时应以放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为重,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减少放疗损伤,需要多学科会诊,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定。由于放射性肠损伤治疗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放射性肠损伤的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包括采用精确放疗,避免给予肠道过多的剂量、避免照射全周的黏膜;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还需要注意预防便秘,避免肠道被干硬粪便损伤;并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不要吃剩菜、凉菜、咸菜等容易造成肠道感染的食物。目前,放射性肠损伤领域的研究数据仍较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放射性肠损伤的预防和诊治领域会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于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进行治疗的12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2 w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 ZJ112型卷接机组烟支通过横向输送皮带进行烟支输送,用于驱动皮带的传动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变形折断以及轴颈磨损的故障,引起传动带轮径向跳动加大,导致传动皮带磨损加剧而产生皱纹烟支和表面刺破烟支的不良产品,经常需要维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增大传动轴轴承位直径,并选用承载力更高的轴承,同时改变轴承承载受力点。实践证明,此项改进延长了传动轴及轴承的使用寿命 ,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解决了ZJ112型卷接机组出口皮带传动轴及轴承易磨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