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2月-2022.2月收治的10例接受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药物指导,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术后处理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结果:全体患者都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这其中,有1例患者术中发生率血压升高、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结论: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介入手术围术期间的护理要点,做好对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展开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神经功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1周时的NIHS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24h、1周时的NIHS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治疗,相较于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临床疗效更优,应用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自噬介导的克唑替尼耐药对肿瘤干细胞样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植入Sox2报告基因已将ALK+ ALCL Karpas299细胞株分为报告基因非反应型(RU)细胞和报告基因反应型(RR)细胞,其中RR细胞具备干细胞特性。通过慢病毒感染技术构建荧光标记的LC3过表达RR和RU细胞(分别为RR-LC3、RU-LC3),蛋白质印迹法及流式细胞术验证感染效率。RU-LC3和RR-LC3细胞使用不同浓度(0、250、500、1 000 nmol/L)克唑替尼处理后,采用双信号流式细胞术检测RED、GEN信号(RED代表下一代远红色荧光蛋白TagFP635 mKate的红色信号B695,GEN代表来自pH敏感的GFP变体pHluorin的绿色信号B530),以RED/GEN表示自噬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自噬相关基因ULK1、WIPI1、LC3B mRNA表达水平。MTS法检测不同浓度(250、500、1 000 nmol/L)克唑替尼联合氯喹(5、10 μmol/L)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LC3的RR-LC3和RU-LC3细胞。250、500、1 000 nmol/L克唑替尼诱导下,RU-LC3细胞中RED/GEN分别为1.135±0.017、1.453±0.017和1.755±0.021,RR-LC3细胞中分别为1.193±0.018、2.116±0.013和3.307±0.189,RU-LC3细胞和RR-LC3细胞中RED/GEN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相同浓度克唑替尼作用的RR-LC3细胞中RED/GEN均高于RU-LC3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明RR-LC3细胞较RU-LC3细胞自噬通量变化大。未经克唑替尼处理时,RR细胞中ULK1、WIPI1、LC3B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RU细胞(1.69±0.05比1.01±0.02,t=-1.62,P<0.01;1.24±0.04比1.03±0.05,t=-2.11,P<0.01;1.70±0.22比1.02±0.05,t=-1.74,P=0.033)。无氯喹作用时,RR细胞克唑替尼半数抑制浓度(IC50)高于RU细胞(950 nmol/L比709 nmol/L)。氯喹作用后,RU细胞IC50无变化;RR细胞IC50随氯喹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与RU细胞相比,具有肿瘤干细胞特征的RR细胞自噬反应更快速、强烈,这可能是其对克唑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7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10只,体质量20~30 g。将AD模型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APP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IAPP干预组小鼠腹腔内注射0.5 μmol/L的IAPP(200 μg/kg),每日1次。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两组小鼠干预时间均为10周。干预完成后,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开颅剥离完整脑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得2组小鼠脑组织LncRNA和m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在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中随机选取6个Lnc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RNA与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的各条目比对,从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成分3个领域行GO富集分析;使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4只,每组2只。IAPP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共有902个,其中显著上调238个、显著下调66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共555个,其中显著上调236个、显著下调319个。qRT-PCR检测验证LncRNA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IAPP干预组AD小鼠脑组织中AK034056、Spock3表达上调,Map3k8、rgs20、Rint、Ppp2r1b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GO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2 224个GO条目,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蛋白质结合、细胞周期等分子功能,与催化复合物、蛋白质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了细胞代谢、高分子代谢等生物过程;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跨膜信号受体活性等相关分子功能,与细胞黏附复合物、整合素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62个通路,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神经退行性变的途径、阿尔茨海默病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GABA能突触通路等,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钙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磷酸肌醇代谢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结论IAPP干预使AD小鼠脑组织 LncRNA、m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差异表达的mRNA分别参与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差异表达的LncRNA可能通过调控相关mRNA的表达,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是否接受丁苯酞注射治疗,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治疗。治疗15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动力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及预后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峰流速[(69.42±4.88)cm/s]和平均流速[(35.45±2.85)cm/s]高于参照组[(61.53±4.98)、(31.44±2.32)cm/s],脉动指数(0.55±0.25)低于参照组(0.82±0.12),P<0.05;研究组血管生长因子浓度、丙二醛、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尿酸水平低于参照组,一氧化氮浓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脑神经损伤评分低于参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动力指标,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脑神经受损程度,有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检测颈动脉斑块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经"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出184个斑块。分别给予患者单纯MRI检测、MRI联合SMI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MRI检测共检出颈动脉斑块85个(46.20%,85/184),MRI联合SMI检测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26个(68.11%,126/18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SMI检测能够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案性护理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3例)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案性护理干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病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病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案性护理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方式对于颈动脉斑块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止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受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受检者50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为标准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动脉病变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的斑块结果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稳定与不稳定斑块方面的检出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动脉斑块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干预效果显著,能够实现对动脉斑块的准确评价,可以作为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预测方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