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索“以现代的方式传递道德经验和智慧”始终是现代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未曾完成的任务。进入 21世纪后,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进入了新的探索阶段。其中,通过革新小学德育教材,道德教育研究者有了介入学校德育实践的契机,为我国学校德育实践探索一条介于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之间的中间道路提供了可能。中国现代法治社会建设,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任课老师,应切实贯彻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让小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简介:摘要德育教育对学生智力发育,体育教育,美育培养劳动教育都密不可分,不可分割。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生活起着导向和保障的作用。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更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学生的品德发展,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国民整体的道德素质,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的命运发展。
简介:摘要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实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可以灵活地使用情境教学法于课堂教学的任意环节中。因此,文章重点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运用,包括创设情境提升新课导入效率,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简介:行礼道,致中德。行乐道,致和德。人道主体为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行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能致中和之德,能成谦谦君子。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为阳道、君子之道。礼乐相对而言,礼为阴,乐为阳。礼分阴阳,乐也分阴阳。礼乐皆蕴含阴阳之道。乾阳能够各正性命,利贞性情。大同社会与天下为公是孔子的道德理想,孔子的道德理想基于仁爱之心。选贤于能、讲信修睦是实现道德之治的主要手段。礼治与礼乐文化是孔子实现德治的中介环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通向德治的主要途径。儒家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体,礼乐文化贯穿于道统、学统、宗统、政统之中。以礼治为主体、以德治为理想、以法治为底线的综合治国理政思想是我国古代礼乐文化政治化的最大特色。
简介:摘要教师的发展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教育工作者过于遵从理性,追求教师教学工作的效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量化方法,使得教师的人文价值缺失,教师作为“人”的意义及价值被掩盖住了。本文基于人性假设中“道德学习人”假设视角分析其对教师发展影响的优越性及当下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