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均符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术后6个月及1年Rasmussen膝关节评分、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及胫骨平台内翻角度数,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较对照组升高(χ2=12.874,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及开始锻炼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缩短(t=8.327、10.528、13.539,均为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04、6.60,均为P<0.05);术后1年,对照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度数显著高于研究组(t=-2.22、-7.63,均为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326,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的过程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一年至三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手术中的平均时间为49分钟,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出血量控制在100ml左右,手术的切口长度平均70mm,术后所有患者的不适感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锥前缘高度明显增高,矢状位指数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未有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胸腰椎段脊柱损伤,讨论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开放直视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处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是临床上的重点医疗对象,该病的治疗必须通过手术来完成。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康复。建议在日后的治疗中,选择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方法来完成,可进一步的缩小患者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和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4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间,22例/组。对比两组患者AOFAS评分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力线值评分(12.25±1.64分)、功能值评分(38.25±3.65分)、疼痛值评分(42.53±1.69分)、AOFAS总评分(91.52±2.68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4.55%)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我院对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了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且选取了同期的70例踝关节骨折外固定复位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26例优秀,占37.14%,31例为良,占44.29%,8例为一般,占11.43%,5例为较差,占7.10%;观察组是27例为优(38.57%),32例为良(45.71%),7例为一般(10.0%),4例为较差(5.71%);优良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VSA评分平均(2.84±0.47)分,HAMD评分为(18.38±2.31)分,HAMA评分为(14.48±1.93)分,观察组分别是(7.89±1.08)分,(45.23±5.93)分,(39.28±4.31)分;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该方式具有风险性,需要谨慎使用。
简介:摘要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3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分为两组,掌侧入路(A组,20例),背侧入路(B组,12例),掌、背侧入路均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中8例骨折骨质缺损较多,术中行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A组优良率90%明显优于B组91.6%(P<0.05)。结果掌侧、背侧手术入路对桡骨远端骨折都有影响、各有优缺点,掌侧入路术后功能恢复优于背侧入路。
简介:背景: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很难令人满意,而桡骨头切除术逐渐被接受。本文对桡骨头切除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有一些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其中15例患者行桡骨头切除术(组Ⅰ),1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Ⅱ)。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1.1岁和38.2岁,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0年和3年。通过疼痛、活动、X线检查和Cybex系统测量肌力来评估疗效。根据Broberg和Morrey提出的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北美肩肘外科肘关节评分系统对总体疗效进行评分。结果:肘关节活动范围,组Ⅰ平均为15.5°(伸直减少)到131.4°(屈曲),组Ⅱ平均为7.1°到133.8°。提携角和尺骨改变,组I平均为8.20和1.9mm,组Ⅱ平均为1.50和0.5mm。与组Ⅱ相比,组Ⅰ的伸肘、旋前和旋后力量较小(p<0.01)。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组Ⅰ平均为81.4分,组Ⅱ平均为90.7分(p=0.0034)。北美肩肘外科肘关节评分,组Ⅰ平均为87.3分,组Ⅱ平均为94.6分(p=0.0031)。结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行桡骨头切除术比较,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关节活动满意,关节功能及肌力较强。这些结果支持对此类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我院对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了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且选取了同期的70例踝关节骨折外固定复位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26例优秀,占37.14%,31例为良,占44.29%,8例为一般,占11.43%,5例为较差,占7.10%;观察组是27例为优(38.57%),32例为良(45.71%),7例为一般(10.0%),4例为较差(5.71%);优良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VSA评分平均(2.84±0.47)分,HAMD评分为(18.38±2.31)分,HAMA评分为(14.48±1.93)分,观察组分别是(7.89±1.08)分,(45.23±5.93)分,(39.28±4.31)分;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该方式具有风险性,需要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