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应用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的临床作用及安全性。方法12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75mg/d)、阿司匹林组(100mg/d),12周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两组在血小板聚集率、APTT、CRP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临床不良事件较少。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能起到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事件。但氯吡格雷效果以及安全性优于阿司匹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5月-2015年05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5例)临床选择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55例)临床选择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左心室前降支血流参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心绞痛患者(P<0.05);在左心室前降支血流参数改善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心绞痛患者(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选择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确切,患者的血流状况获得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有效提高,凸显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丹红注射液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诊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疗效对比。将被选中的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于观察组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每日一次,20ml丹红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而对于对照组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研究对象,则使用每日一次,静脉滴注20ml复方丹红注射液予以治疗。与此同时,观察记录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中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中使用复方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显然,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比,其疗效更为显著。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利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更显著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简介: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58-01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另一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住院舒适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30例(93.8%),高于对照组的24例(75.0%)[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上的舒适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和舒适程度,有利于恢复和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析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施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把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到我院实施诊治的76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率均比较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提高其满意度和生存质量,有效控制病情,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经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律、收缩压变化情况、心绞痛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经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心律为(96.70±14.60)次/min,收缩压为(21.35±1.89)kPa,心绞痛发生率为34%,住院时间(16.23±1.53)d,各项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改善疾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生存质量也得以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冠心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优质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系统性的优质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56.4±4.0)低于对照组(40.5±3.6),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为其提供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究ESPCS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ESPCS护理干预,护理时间均为1个月。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自我效能的调查。结果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评分分别为(20.8±3.2),(50.7±3.3),(44.2±6.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7.9±3.1),(44.7±3.7),(40.2±5.9)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PCS护理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和Ⅱ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Ⅰ组加用瑞舒伐他汀,Ⅱ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颈动脉IMT、Hcy值均显著降低,且Ⅰ组治疗后的hs-CRP、Hcy值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均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Hcy、hs-CRP水平,延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但瑞舒伐他汀的近期疗效比阿托伐他汀更好,应有优势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及抢救。方法选择近3年来我院的年龄范围在55~78岁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2例,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4例患者。A组病例进行了常规的西医疗法治疗,B组患者进行了血府逐瘀汤治疗为主的中医常规疗法治疗,C组患者则为在给予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三组均以15d为1疗程进行治疗,连续使用3个疗程后比较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等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于在此期间A、B、C三组中进行过抢救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抢救措施及效果。结果A、B、C3组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79.17%、83.33%、91.67%,A、C两组及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共6例患者进行抢救,其中3例使用西医常规抢救措施如使用β受体阻断剂或钙拮抗剂等,另3例患者除西医常规抢救措施外还增加了穴位按压等方法,6例患者抢救均有效,1例增加穴位按摩者康复明显,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及常规中医治疗在临床效果上均不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因此中西医联合疗法可作为临床上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首选疗法,对需抢救患者可采用常规的西医抢救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脏急症和稳定性冠心病治疗,观察临床用药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ACS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选择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45例,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22例,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保守用药治疗。结果通过两组积极治疗后,不稳定组显效13(28.89%)例,好转18(40.00%)例,总有效率68.89%,稳定组显效20(44.44%)例,有效23(51.11%)组,无效2(4.44%)例,总有效率95.56%,差异显著。结论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基本相同。对于治疗,心脏急症需要抓住窗口期治疗,促进转归,到稳定期后,要继续用药,注意稳定情绪、避免劳累、过度运动等诱因,都可以有效预防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