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38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中年患者(150例),观察组为老年患者(230例),均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监测能够提高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并提高对心律失常及心机缺血的诊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GM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仪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日常生活、相关症状及服药时间,以确定ST段改变时有无症状。结果161例患者中有缺血性ST段改变156例(96.63%);有症状者57例(34.56%),无症状者88例(54.25%)。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HPE)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无创伤袖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286例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27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老年组)以及272例<60岁的血压正常中年人(对照组)的ABPM。结果:高血压组ABPM24小时、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均值以及SBP负荷(SBP-L)、DBP负荷(DBP-L)显著高于正常老年组和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及老年组的脉压(PP)值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血压波动曲线类似于杓型,表示血压昼夜节律存在。高血压组、正常老年组为非杓型,表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ABPM能定量反映血压的总体情况、波动曲线和昼夜变化。对于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白天及夜间收缩压(SBP)均值以及SBP负荷(SBP-L)以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都预示着对靶器官有损害的危险。
简介:目的采用24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与OHT组年龄及性别匹配,选择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OHT组和对照组均行ABPM监测,观察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参数,并探讨血压类型。结果OHT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1.5±1.9)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0.6±2.4)岁。1收缩压昼夜差值对照组高于OHT组,(9.8±3.3)vs(8.4±4.7)mmHg,P〈0.05。OHT组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稍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昼夜差值对照组稍高于OHT组(P〉0.05)。2OHT组以非勺型血压为主(72.5%),对照组以勺型血压为主(55.0%),两组血压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OHT患儿收缩压昼夜差值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血压类型以非勺型血压多见,多数患儿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孕期血糖控制满意后,新生儿早期动态血糖变化。方法选择1998年4月至2001年11月我院糖代谢异常孕妇孕期血糖控制满意者所分娩的新生儿30例;糖代谢正常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60例,其中大于胎龄儿26例,正常体重儿(对照组)34例。新生儿出生后分别于第2、4、8、24小时测定微量血糖,并监测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微量胆红素及体温等。结果糖代谢异常孕妇血糖控制满意组新生儿出生2、4、8、24h微量血糖值为3.3±0.5、3.4±0.4、3.6±0.5、3.6±0.6mmol/L,对照组则为3.2±0.4、3.3±0.4、3.3±0.4、3.4±0.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低血糖发生;且新生儿出生体重也与对照组相近。结论严格控制糖代谢异常孕妇孕期血糖,可使新生儿出生早期血糖与糖代谢正常母亲的新生儿相近,且可降低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的发生。
简介:摘 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及早发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对于患者抢救尤为重要。而利用心电图监测患者体征是目前临床上针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查常用的手段。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冠心病病人中,运动心电信号在诊断心律不齐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对于检测心肌 ST波变化能否成为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标准仍存在着争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是比较准确和有效的,它可以24小时监测病人的各项症状,这是常规的心电检查方法所不具备的。动态心电图具有很高的诊断精度和敏感性,尽管还达不到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但对临床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实用和医疗意义。因此,对近年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尿蛋白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索其相应的对策,确保临床检验尿蛋白结果的准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已经总结出的影响临床尿蛋白检验结果的因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使用排除影响因素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总结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检验结果准确性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些因素对尿蛋白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在临床检验时要注意采取措施去除某些因素的影响或将影响降到最少,提高分析水平,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让病人尽快治疗并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对血压和24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盲选法将其划分成2小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小组有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与24h尿蛋白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24h尿蛋白水平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应用早期护理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和24h尿蛋白水平,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环磷酰胺与来氟米特进行联合使用对狼疮性肾炎患者24 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就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中予以随机抽取,纳入86例展开分析,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进行组别区分,其中,对照组中的43例进行单一的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43例则为环磷酰胺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24 h尿蛋白水平展开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留取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肾病科患者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留取方法,实验组则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留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取准确率,做好相应数据记录工作。结果:实验组患者留取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品管圈留取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可以有效提升留取的准确率,为各项治疗工作的推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其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以及临床治疗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烧伤后24h内行削痂手术对深Ⅱ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烧伤患者,伤后24h内对深Ⅱ度创面行削痂手术,将患者同一创面分为3个标本采集区,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区.手术前标本取自削痂术前创面,手术后和未手术区创面标本于伤后5-7d获取.采用组织培养和比色法测定创面组织释放白细胞介素(IL)8、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的水平,通过HE和Masson染色对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削痂手术后,患者创面组织局部释放IL-8、MPO、MDA的水平分别为(6.83±1.85)μg/L、(4.07±0.87)U/g、(8.94±5.66)μmol/g,与未手术创面比较明显降低(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前创面有凝固性坏死灶;未手术创面炎症反应明显,坏死组织范围扩大;削痂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得到改善,未见坏死组织范围扩大.结论伤后24h内行削痂手术,可以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防止创面进行性加深,有利于创面及早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在评价反流性咳嗽患者疗效上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80例(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予雷贝拉唑20mg,bid,服用8w。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采用Johson和Demeester6种参数指标,前后作对比观察疗效,并与文献报道的正常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h<4总时间%、立位ph<4总时间%、卧位ph<4总时间%、ph<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对比,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GERC疗效显著,运用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手段可客观评价GERC治疗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房护理在产后重度乳房胀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产后重度乳房胀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患者接受乳房护理干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产后基础护理干预。对比患者间的乳房胀痛程度、泌乳情况与产后泌乳量。结果:研究组患者Ⅰ级与Ⅱ级乳房胀痛程度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Ⅲ级与Ⅳ级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泌乳情况指标表现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重度乳房胀痛患者经乳房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乳房胀痛情况能够得到明显缓解,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泌乳情况,提升泌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