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1959年发明碘钨灯以来,光源界的研究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理想循环剂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灯的光效和寿命,本文就作者在实验室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介绍:一、历史回顾1897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白炽灯,但因碳蒸发剧烈,玻壳短时间就发黑了。1902年美国人斯克利布聂尔就提出在碳丝真空白炽灯内加入少量的氯防止泡壳黑化的设想,后未获成功,但他的革命性设想为当今卤钨循环白炽灯的发明打下了基础。为克服碳丝蒸发过快的问题,1906年,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白炽灯。钨丝灯的光效和寿命比碳丝灯提高了一大步,但钨的蒸发问题仍影响白炽灯光效和寿命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就希望白炽灯内蒸发的钨返回灯丝,事实上,到1959年这个设想才付诸实现,第一只卤钨循环白炽灯—碘钨灯问世了。该灯利用碘钨循环,使泡壳上沉积的钨返回灯丝,阻止泡壳的黑化,使白炽灯的光效和寿命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碘钨循环在某些场合仍有局限性,影响卤钨灯光效和寿命的进一步提高。碘蒸气在黄绿光区有吸收,使光稍带紫色。在碘钨循环的基础上,1963年发明了溴钨灯,溴比碘活泼,当灯丝工作温度更高时,溴钨循环仍能保证泡壳干净;另外溴钨循环要求的泡壳工作温度低,对可见光的黄绿光区无吸收。自1963年美国人舒尔根提出用溴化氢作为循环剂代替碘充?
简介:不良的教室照明容易使学生疲劳、并降低学习效率。通过实验室模拟教室照明,让学生在不同照度(500lx、1000lx、1500lx、2000lx、2500lx、3000Ix)和色温(4000K、5000K、6500K)组成的LED照明环境下学习3小时,每半小时监测一次脑电信号(EEG),测量δ波、θ波、α波和β波节律,分析频带能量比例R值,判断脑疲劳程度和精神兴奋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照度的提高,脑疲劳先减小后增大,2000lx照度组的脑疲劳最低,说明过高的照度更容易引起脑疲劳;精神兴奋性起初变化不明显,超过1500Ix后显著提高。随着色温的提高,脑疲劳逐渐增加,精神兴奋性先增加后减小;光照时间的影响与色温相似,脑疲劳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深,且速度加快;精神兴奋性随时间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
简介:以磷酸铁锂(LiFePO4/C)为正极活性物质、石墨为负极物质组装成动力锂离子电池。详细研究了该电池的循环性能以及过充电对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对电池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和电压衰减进行测试。研究表明:LiFePO4/C电池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但大电流放电性能欠佳;在低温状态下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明显下降;频繁的过充电会导致LiFePO4/C电池的循环性能降低;大电流、高电压过充电对电池的性能影响最大,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多。以3C2A电流过充电时对电池的影响最大;使用LiFePO4/C材料做为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时须避免过充电现象发生。
简介:用传统充电方案与新的充电方案交叉的方法对36V/10AhLiFePO4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发现:新的充电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池组的循环性能,对于单体性能差异较大的电池组,其改善效果尤为明显。通过实验分析发现,电池组循环性能的衰减主要是由于电池组整体的差异性而使得充电容量的衰减,而非单体性能的下降。另外,通过对电池组中3个单体进行单独放电而故意加剧电池组间单体电池荷电状态失衡,从而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单体间自放电率差异较大的情形。在此种状态下,新的充电方案可以通过10次的循环过程将电池组容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新的充电方案可以有效地均衡电池组间单体容量差异,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单体间自放电差异的存在和累积而导致电池组寿命的急剧缩短。
简介:用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做正极活性物质,石墨做负极材料,制备额定容量为1000mAh的456080软包方形锂离子电池。重点研究了不同的电解液注液系数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5g/Ah的注液系数下,尖晶石型LiMn2O4表现出了更好的循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