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随着医疗水平显著提高,CHD患儿出生后的生存率明显提升。然而,CHD术后患儿诸多并发症又是另一种挑战,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及脑认知功能发育障碍等,其中关于脑认知功能障碍的这一并发症逐渐得到广大学者的认识和重视。目前,已经通过细胞分子学方法、磁共振成像技术、光学成像技术、脑电活动监测技术及神经发育量表等研究方法来探索体外循环对CHD患儿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患儿心脏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认知功能障碍,这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全身炎性反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温度的动态变化、血液稀释程度及血气管理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现就体外循环对CHD术后患儿脑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以改善CHD患儿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循环联合高压氧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30 和对照组 (n= 30),两组均运用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做脑循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量表 (Barthel指数 )评分及 TCD检查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 MMSE、 MoCA量表和 ADL量表评分均升高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MMSE、 MoCA量表和 ADL量表评分更高 (P﹤0.05)。 TCD检查提示观察组治疗后颅内血流速度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脑循环联合高压氧可显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智力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循环联合高压氧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运用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做脑循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及TCD检查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MMSE、MoCA量表和ADL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MSE、MoCA量表和ADL量表评分更高(P﹤0.05)。TCD检查提示观察组治疗后颅内血流速度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循环联合高压氧可显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智力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对症状性卒中患者脑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建立评价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前来就诊具有症状性脑卒中患者80例,均先行常规MRI检查,对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再行MRI-PWI成像,测量分析患侧与健侧的局部脑血容量(regi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局部脑血流量(regi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最大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数值及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在29例DWI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有25例脑内存在异常灌注区域,其中Ⅰ1期8例、Ⅰ2期6例、Ⅱ1期5例、Ⅱ2期6例,缺血区域与健侧对比,rCBV、rCBF、MTT、TT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2期及Ⅱ1期侧支血管建立良好。结论PWI对早期脑组织低灌注区域的检出率更高,同时可评价周边微血管的状态,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脑血流循环时间(cerebral blood flow circulation time,CCT)探索不同程度颅内压时CCT的变化规律,为无创颅内压监测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10例颅内压增高的出血性脑卒中或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在有创颅内压(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iICP)增高时(>20 mmHg)及降至正常时(≤20 mmHg)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并分析CCT,比较不同iICP时CCT的差异,分析CCT与iICP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同一患者病变侧CCT在iICP增高时较iICP正常时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4±2.58)s对(6.48±1.91)s,P=0.002]。②出血性脑卒中或急性颅脑创伤患者iICP增高时,病变侧与非病变侧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2.58)s对(9.01±3.22)s,P=0.809]。③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呼吸、心率、二氧化碳分压、体温、GCS评分与CCT无相关性(均P>0.05),年龄、平均动脉压与CCT存在中等程度相关(r=0.518、0.463,P=0.023、0.046)。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T是颅高压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OR=0.7,95%CI=0.47~0.95,P=0.036)。Logistic回归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0(0.588~0.912)。结论超声造影无创评估CCT可以反映出血性脑卒中或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情况,CCT对颅高压有预测价值。当患者实施iICP监测条件受限,或后期拔出有创监测探头但仍需要评估颅内压时,CCT的改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脑侧支循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10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CTA 检查后,比较患者在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不同的情况下CT 参数差异,以Pearson分析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与 CT 参数的相关性做出分析。结果:CTA技术诊断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侧支循环状态的准确率均较高,参数变化与患者状态存在较高关联度。结论:CTA技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侧支循环状态的诊断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后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行血液滤过治疗对其血清乳酸、C反应蛋白、急性生理慢性病理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其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2017年09月-2019年03月入住我院急诊ICU的心肺复苏后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者(34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n=18),b.治疗组(n=16)。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血液滤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乳酸、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程度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在C反应蛋白、血清乳酸及其临床症状上的不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与之前相比有明显改善,且其血清乳酸、C反应蛋白含量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液滤过治疗能降低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血清乳酸及C反应蛋白含量,从而起到救治疾病、改善预后的效果。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9岁,因'突然失语、左侧肢体无力15min'来院,经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于2006年11月收入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体外循环抗凝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50例)实施临床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凝血发生情况。结果: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在体外凝血事件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和体外凝血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发生感染的分析与及对应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4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导管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导管感染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以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概述了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新技术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救治作用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