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西方在近五个世纪以来统治世界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亚洲在过去50年来超乎常规的经济发展是导致上述变化的根源。西方的政治权力仍然体现在技术、军事、外交和经济主导地位诸方面,但是这些优势正在迅速流失。拉赫曼认为,这种趋势造成的各种后果正是决定当代全球政治的核心要素。他为此创造了“东方化”这个概念来总结当代全球政治形势的根本特征。他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主流精英对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他建议西方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反映了当前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外交战略背后的逻辑。本文对“东方化”的概念进行了批判,揭示了拉赫曼代表的西方主流精英思维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超越东西方之争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东方化 美国衰落论 全球治理 新型大国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列宁帝国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的经典概括和系统阐述.其中充满辩证统一思想的两个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向新的社会形态演变的过渡性和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可能性.20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依然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没有摆脱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分析框架.

  • 标签: 列宁 帝国主义论 资本主义 历史定位
  • 简介:在我国问题青少年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多从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等单一学科入手,既有科学性又有局限性。例如,过分夸大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作用,便会忽视问题青少年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从一门学科的视角考察问题青少年,只能找到一方面原因、一部分对策。人是最为复杂的研究对象,只有将多学科视角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通过比较分析,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

  • 标签: 问题青少年 多学科视角 教育矫正 青少年研究 问题行为 社会环境
  • 简介: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最终走向“大一统”的普世帝国,而欧洲在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就一直保持多国均衡的分裂局面?为什么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权力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结构”,而“公民社会”则始终无法孕育,而欧洲国家却能够发育出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许田波(Hui,VictoriaTin-bor)的《战争与国家形成:古代中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以下简称《战争与国家形成》)一书试图通过构建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 标签: 古代中国 欧洲国家 国家形成 近代早期 战争 悲观
  • 简介:吴鲁平等著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一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当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或政治教育的结果进行了可贵的创新性探索。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摒弃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坚持实证研究取向;2.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突破了过往已有的"固化"的研究模式;3.在综合梳理已有相对零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了系统化研究的新尝试;4.开发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能相对准确地测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结果的量表;5.全面、客观地勾勒出本世纪初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结果的基本状况。

  • 标签: 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政治教育 社会互构论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年一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一篇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光辉著作。它的发表,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毛泽东同志在这一著作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精辟地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历吏条件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和实质,驳斥了国民党顽同派和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反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谬论,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征,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具体地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

  • 标签: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 毛泽东同志 历史地位 无产阶级
  • 简介:张华撰著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聚焦共青团职能研究这一薄弱环节,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共青团职能及其演进的政治逻辑,理性地回应了弱化共青团职能的政治属性的倾向和试图突破传统的党团关系理论框架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研究视野具有开放性、理论研究具有创新性、系统性。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得还不够充分,在实证研究方面还有待加强等。但该书仍属这一研究领域学术含量较高的上乘之作。

  • 标签: 共青团 职能 研究
  • 简介:北京大学牛军教授的新作《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修订版)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高校的相关课程将其列为参考文献,有关课题新发表的学术论著也参考和引用这部著作的一些重要论点。

  • 标签: 新中国外交 冷战 北京大学 参考文献 学术论著
  • 简介:欧洲联盟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对欧洲模式的质疑声不断增多。尤其近几年来,欧洲范围内失业率高企,成员国收支不平衡加剧,南北欧洲国家差距不断扩大,成员国内公民支持率显著降低,作为欧盟大国的英国退出了欧盟。在这种情况下,跨主权货币究竟应不应该继续存在?欧洲联盟究竟是一个过程还是一种实体?欧盟未来应该走向何方?这些都是目前学界积极探讨的问题。安东尼·吉登斯在《动荡却强大的欧洲:欧洲的未来走向何方?》一书中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他从福利社会模式、移民、气候变化等这些关乎欧洲稳定与发展的问题入手,就欧洲转型的未来走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概括来说,吉登斯赞成欧洲一体化,他认为:第一,欧盟在建立和维持欧洲大陆的和平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第二,尽管经济下滑,欧盟仍贡献了2%的GDP增长率;第三,在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世界,欧洲国家通过联合可以变得更具影响力;第四,个体的主权国家通过成为欧盟的一分子会比单独采取行动获得更多收益。

  • 标签: 吉登斯 欧盟 欧洲转型 欧洲一体化 治理模式
  • 简介:共青团学的发展需要深入的理论探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理论探讨深入,理论建树颇丰。主要表现在作者引入多学科知识开展综合研究,形成共青团职能结构理论;论证严谨,科学界定了共青团职能的概念、政治品质和基本特征;学术视野开阔,深刻揭示了共青团职能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国际借鉴;充分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地考察新历史条件下研究共青团职能的重大意义。

  • 标签: 团学 发展 研究
  • 简介:2012年2月,张晓忠教授独著的《列宁全球化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世界历史理论的新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系统解读了列宁的全球化思想,对列宁全球化思想的挖掘、整理及其系统化阐释构成了这一研究的创新,开拓了列宁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研究的新领域。

  • 标签: 全球化思想 列宁思想 中国化 系统化 解读 阐释
  • 简介:胡献忠博士的专著《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以丰富翔实的史料,有力地论述共青团90多年的奋斗历程,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共青团工作的环境和发展状况,正面回应了共青团面临的现实挑战,对青年价值观取向分类引领、团青联系纽带的变迁与共青团身份的新认知、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等,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全文字里行间透露出活跃的思维和深切的人文情感。

  • 标签: 社会变革 共青团 挑战 思考
  • 简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一本学术研究专著。本书共包含10章,均在社会互构论的指导下,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当下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结果进行了讨论。理论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各学科、领域的实证研究统一了概念,避免混淆;二是,在实证研究的推动下,社会互构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实现了操作化,例如,互构、政治教育机构、多主体、政治知识、政治认同、政治价值观等。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基于社会互构论的假设——互构,协变。例如,路径分析表明,政治教育机构与个体政治态度间既有直接联系,又有经过个体认知加工的中介联系;回归分析也表明,个体的认知特征与政治教育机构产生交互,对个体的政治态度等产生影响。综上,社会互构论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提供了解释,同时,实证研究也廓清了理论,回答了社会互构论所提出的问题。

  • 标签: 实证研究 社会互构论 政治社会化 中介效应 交互作用
  • 简介:围绕高质量的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何以可能的问题,以对《新媒介·新青年·新文化:中国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研究》的分析为基础,提出高质量的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是以明确的学术定位为基点,以清晰的概念界定、适合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对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作准确的、明晰的描述和合理的理论解释,并能够建构创新性的理论。

  • 标签: 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 研究定位 概念界定 现象描述 理论建构
  • 简介:2013年《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27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该条文值得商榷。首先这种双向保护是不合理的;其次不论什么主体,只要与幼女发生关系,其结果都是严重的;再次,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可以成为奸淫幼女的主体;最后,该条有违法不科学之处。

  • 标签: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幼女 性侵
  • 简介: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范围决定着一国少年民事司法制度的覆盖程度,也决定着未成年人专门审判组织的职能大小和对未成年人民事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2006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对其进行了两次调整。由于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判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司法资源,因此在确定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受理范围时应当遵循经济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基于这两个原则,我国将来正式确定的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范围应当进一步缩小,以此来保证未成年人审判组织有足够的司法资源实现其在诉讼程序方面的创新功能,提高对确有需要特别救助的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程度。

  • 标签: 未成年人 民事案件 受理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