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新公共外交”的重要思路是借助非政府组织的行动,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外交发挥影响。其中,公共利益集团在价值倡导层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在实践中发挥了连美国政府本身也无法起到的巨大作用,甚至重新塑造了美国外交的价值观依据。关于如何发挥公共利益集团等非政府组织的功效,打违强有力的新公共外交,以及如何应对这种来自他国公共利益集团的新公共外交,美国的做法在很多方面可以成为其他大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参考。
简介: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皮埃尔·布克率领的友好代表团一行于7月11日至15日访问了上海。
简介:2010年元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有限的时间内,代表团成员访问了日本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大学和企业,就广泛的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深入的交流,真正体现了公共外交的特点和优势,加深了中日之间的了解和互信.
简介:西方媒体对中国长期的偏见和误读,加上达赖集团“美化”和“神化”旧西藏、“妖魔化”新西藏,误导了外国公众.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对北美进行访问,各位代表讲述了自己和西藏的真实故事,这令许多西方人士感到耳目一新,并产生了积极效果.这次活动为我们今后开展涉藏公共外交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贴近外国公众的口味和习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积极影响国际涉藏舆论;重视发挥智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机构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海外侨、学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
简介:世界上的霸权国家正在经历权力转移与权力扩散的双重挑战.其中非国家行为体对国家权力的侵蚀成为主要的挑战因素.是霸权、而非某个霸权国家的衰落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关系的主题.这个判断将解释当今世界大国之间大部分互动行为的成因,包括崛起国与既得利益国家之间并未出现针锋相对的斗争。
简介:《完美的幻觉:美国政府是如何选中人权外交的》(美国大都会出版社,2010年)一书首次披露了美国政府如何转化人权理念,巧妙利用人权武器对外开展公共外交的.该书作者詹姆斯·派克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和美国外交关系学者.他的结论是,美国官方所倡导的所谓人权与真正的人权运动理念几乎没有丝毫的联系,美国官方高举人权旗帜,其唯一的目的是利用人权推广自己的全球战略.
简介:国际教育交流是一种思想交流和人员流动相结合的特殊的国际交往活动,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二战后美国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开展频繁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美国开展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不仅具有为外交目标和提升软实力服务的战略意图,而且为扩大美国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美国的软实力、改善美国对外关系和传播美国政治价值理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简介:近年来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报道中,政治报道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经济、社会方面的报道比重则在上升.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绩效的报道有所转向.但它们秉持旧有的偏见并为了迎合美国受众口味,经常在报道中强调中共党内的派系斗争.中国也应坦然面对西方的一些负面报道和言论中某些长期的顽固思维,逐步加强自己的声音,实现有效传播.
简介: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方兴未艾,对旅游外交、首脑外交、休闲外交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均展开了研究并予践行。在这其中城市外交之地位日渐凸显,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中跨文化交流愈发蓬勃之大背景下,城市作为对外交往主体的地位与功能得到前所未有之重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旧金山两市及周边地区注重发挥地区优势,城市外交屡结硕果,国际舞台绽放异彩,对于中国若干城市的相关工作颇具启迪。
简介:
简介:随着美国思想库日益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报告等内容实施舆论牵制,中国媒体在对议题进行关注的时候应该切实加强对自身主动权的把握.对2000一2011年间中国传统媒体中有关“布鲁金斯学会”议题的新闻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二者的互动特征,并为我国媒体与美国思想库的功能关系实现良性互动提供借鉴和参考建议.
简介:《第三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与民间外交》(卢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一书,介绍了美国非营利部门的本质内涵、形成历史、管理组织方式以及非营利机构如何参与公共政策和推动民间外交。该书论及的“民间外交”的内涵和由社会组织所承担的公共外交内涵大体相同。该书既可以深入了解美国社会和美国外交,又可以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借鉴。
简介:《穆罕默德的真实生活》(又名《穆斯林的无知》)通过视频网站在全球广泛传播,并引发巨大争议,引爆阿拉伯世界新一轮反美浪潮,暴露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战略中内向维度的缺失.尽管美国占据技术优势,但仍旧难以完全主导网络空间.美国国内舆论高度多元,泥沙俱下,其影响力借助新媒体得以放大,增加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的不确定性,而美国崇尚自由的政治文化又决定了美国政府难以对国内舆论进行有效管理,这构成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战略的内在矛盾,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简介: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西方保护主义思潮弥漫的背景下,中国通过2016年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2017初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以及2017年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与此同时,美国却因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保守主义政策而遭到各方质疑,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移开始进入国际舆论视野。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是美国外交政策辩论
美国新公共外交背后的公共利益集团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代表团访沪
全国政协外委会代表团在日本的公共外交
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在北美的公共外交
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与后美国霸权时代
美国是怎样把人权理念转化成公共外交工具的?——评《完美的幻觉:美国政府是如何选中人权外交的》
二战后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及其政治效应探析
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
城市外交中的特色彰显——以美国加州洛杉矶与旧金山为例
正义之声:我省"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人代表赴日揭露侵华日军罪行
中国纸媒与美国思想库的互动特征及其启示——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
非营利机构是公共外交的执行主体——评《第三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与民间外交》
新媒体与美国政府的中东公共外交——以《穆罕默德的真实生活》争议事件为例
中美全球治理角色转移之际美国媒体涉华报道新情况——以《纽约时报》2016年涉华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