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在现行刑法中其仅为量刑情节,以第三个量刑档次进行处罚,处罚相对较轻,起不到预防和制止的刑事效果。而且这与犯罪构成及刑罚的理论是不相符的:肇事者逃逸时的主观心态为故意;客观上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特定人的人身权利,已转化为故意犯罪。这些应在立法上予以完善。

  • 标签: 交通肇事 逃逸 死亡 故意犯罪
  • 简介:对于消费纠纷中过度维权行为的构问题,应采取适度扩张的态度,以媒体曝光为要挟手段向商家索要巨额赔偿的行为,应以敲诈勒索论处。对于债务纠纷中的过度维权行为,应在充分考虑其特殊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合理限制的态度,除了以非法手段为要挟实现衍生债权的行为可以构成敲诈勒索外,对于以非法手段为要挟实现原始债权的行为不能认定构成敲诈勒索,对于因民间纠纷产生了精神损害的,行为人以非法手段为要挟索要财物的行为,即使可以认定构成敲诈勒索,也应严格限制其入标准。

  • 标签: 敲诈勒索 过度维权 扩张与限制 界限区分
  • 简介:关于盗窃的既遂标准,我国刑法学界主要在失控说和控制说之间展开了争论。两种学说争论的焦点在于是以行为人取得对财物的控制还是以被害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为盗窃的既遂标准。刑法是保护法益的,当被害人失去了对财物的控制,其法益就受到了侵害,因此失控说是认定盗窃既遂标准的合理学说。

  • 标签: 盗窃 既遂标准 失控说 控制说
  • 简介:德国埃尔弗特市法院9月18日裁决一起由禁烟引起的纠纷,一吸烟者因向女大学生脸上喷烟而被判决为“身体伤害”。

  • 标签: 身体伤害 吸烟者 女大学生 裁决
  • 简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公开性是该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 标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公开性 口头传播 虚假宣传
  • 简介:快播案充分暴露了现有法条中网络犯罪罪名体系的不足、网络犯罪中传统共犯理论的不适应以及网络空间下实行行为异化导致的量刑问题。因此,应对法条中的关键词作出符合时代的解释以应对新的挑战,同时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增设非法提供网络服务,以完善现有的网络犯罪罪名体系,从而划定网络安全边界,以保障互联网的正常发展,有效打击犯罪。

  • 标签: 网络犯罪 快播案 非法提供网络服务罪
  • 简介:目前,人们在认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过程中存在错误认识.司法实践中,要准确认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应正确理解它的概念,并在弄清其犯罪构成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主观罪过形式和罪与非的标准问题.

  • 标签: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概念 认定
  • 简介:挪用资金的犯罪对象是"单位资金",文章从词义和法益两个层面对单位债权能否成为挪用资金的犯罪对象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认为:金钱之债是可以成为挪用资金的犯罪对象的。

  • 标签: 债权 挪用资金罪 犯罪对象
  • 简介:当前,我处所肩负的主要任务是对流窜犯罪分子进行收容审查,根据国发字[1994]56号文件规定,收容审查的范围主要包括“一个前提,四种对象”,即在有轻微违法行为的前提下,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来历不明的人;有流窜作案嫌疑的人;有多次作案嫌疑的人;有结伙作案嫌疑的人。长期工作实践证明,收容审查是对犯罪分子进行斗争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稳、准、狠地打击犯罪。

  • 标签: 收容审查 余罪 流窜犯罪 打击犯罪 犯罪分子 发字
  • 简介:当前司法实践对于食品犯罪的认定存在重刑倾向。通过对食品监管渎职法理基础的梳理可知,对于食品监管渎职适用监督过失理论时,行为人仅负监督过失的责任,而不承担管理过失责任。对于食品监管渎职的犯罪主体应当限定为在食品安全监督业务中享有具体和实际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因果关系进行判断的价值基础在于罪责自负原则,因而行政机关监督过失的因果关系认定有别于企业组织体内监督、管理过失因果关系的认定。同时,从因果关系角度考察,应当将被监督者故意实施犯罪与基于可信赖的被监督者之行为作为食品监管渎职的非法定免责事由。

  • 标签: 监督过失 食品监管渎职罪 犯罪主体 因果关系 免责事由
  • 简介: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被动谦抑,加之国家经济管理秩序公权和知识产权权利人财产权私权的价值冲突,侵犯知识产权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陷入维权困境。厘清其权益救济的主客观制约因素,明确主体资格,规范取证行为,有利于扭转长期以来对侵犯知识产权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思维、行为、结果方面形成的惯性偏差。

  • 标签: 知识产权 被害人 诉讼地位
  • 简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赋予了诉讼当事人拥有拒绝证实自身有罪的权利。司法机关应当准确理解该规定的内容,在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注意保护人权。

  • 标签: 强迫 自证其罪 理解 公诉
  • 简介:反腐倡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贿赂犯罪一直是我国刑法的打击重点。但新《刑法》关于贿赂犯罪的有关规定尚不完善,给犯罪分子规避法律制裁提供了机会,致使贿赂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的状况。因此,加快对贿赂的立法进程,完善刑法法制,已迫在眉睫。

  • 标签: 贿赂罪 刑事立法
  • 简介:《刑法》第196条规定了信用卡诈骗,其中第一款第4项、第二款对恶意透支做出了规定和定义,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对恶意透支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司法解释。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对立法、司法机关做出的界定进一步提出质疑并加以分析,有利于消除对此认定方面的困惑。

  • 标签: 信用卡诈骗罪 恶意透支 规制
  • 简介:伴随着我国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刑法要针对新出现的犯罪现象和犯罪形态而不断完善,为了发展和完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作者对此的客体问题就其章节之间的关系,整合主体的内涵及分次客体的主要特征,作了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探讨。

  • 标签: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整合客体 分次客体
  • 简介:1997年11月6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神情严肃的法官正进行着庄严的宣判:维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朱云磊犯贪污、受贿的定性部分;上诉人朱云磊犯贪污,判处有期徒刑2年;犯受贿,判处有期徒刑11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

  • 标签: 鄱阳湖 贪污受贿 市政工程 南昌市 反腐败 总公司
  • 简介:近年来,针对盗窃犯罪发案率“独占鳌头”、“经久不衰”,且不断上升之势,国家继《刑法》之后,先后颁发了一系列严厉打击盗窃犯罪的法规,刑法学界的同志也试图从理论上探讨出一条抑制盗窃发案的途径.这种有益的探讨,无疑对打击盗窃犯罪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诸家之说,几乎均为根据《刑法》及有关法规,对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就事论事,而从立法本身来探讨其条文规定是否科学化问题,至今却很少有人涉及.对此,笔者意欲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 标签: 一百五 盗窃犯罪 公私财物 情节严重 司法工作人员 情节特别严重
  • 简介:目前在司法实践领域,以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作为刑事案件立案、起诉的数量是微乎其微.对该主体特征中"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国有公司、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概念进行梳理,对犯罪主体范围严格划分,有益于增强该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 标签: 经济犯罪 国有资产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 简介: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是我国现行刑法增设的新罪名,但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较多争议.本的主体如何界定、"应当移交而不移交"如何理解、"徇私舞弊"和"情节严重"如何认定等,都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本时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 标签: 不移交刑事案件 犯罪认定 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