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网络技术开发和运用涉及刑法“中立行为”。运用客观归责理论否认中立行为违法性观点,割裂了构成要件和违法性关系,混淆了“技术开发”和“技术运用”行为属性。犯罪构成要件承担着禁止性评价规范功能,行为对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符合性是刑法归责依据。在主观要件认定,行为反证和司法推定是判断网络技术犯罪主观故意重要方法。在网络技术滥用法律应对,应完善前置性技术操作规程,衔接不同性质法律责任,使法律在犯罪风险控制和互联网创新保护取得平衡。

  • 标签: “快播案” 中立行为 客观归责行为反证司法推定
  • 简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是为贯彻落实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进行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随着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和社区矫正工作全面试行,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社区服刑人数不断增长。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应将适用范围严格限制在法律规定"五种人"范围之内,并对社区矫正前社会调查作出详细规定,进一步明确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统一社区矫正工作程序。

  • 标签: 社区矫正 立法 适用范围 执行主体 工作程序
  • 简介:本文对立案监督对象、范围、机构及实施立案监督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立案监督对象不仅是公安机关,也包括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立案监督范围除消极立案行为外,应包括积极立案行为;分析了检察机关内部现有立案监督机构不足,论证了设置专门立案监督机构必要性,对立案监督工作几个经常遇到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 标签: 刑事 诉讼 立案 监督
  • 简介:论习惯在民法典地位张坦一、习惯在西方民法体系地位习惯首先是个社会学概念,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它是指风俗借助于传统力量灌注到个人行为较为固定行为方式,具有形成自发性、内容民族性、适用上反复性等特点,是人类社会早期一种较为普遍社会控...

  • 标签: 民法典 民商合一 习惯法 法律地位 当事人 德国民法典
  • 简介:<正>一、间接证据概念、特点:我国一些刑事诉讼法学者,对间接证据涵义理解大体是一致。都肯定了间接证据刑事诉讼活动作用及其在整个证据系统地位。对间接证据下了两个基本相同定义;有的认为:间接证据是指只能证明案件片断、情节证据。还有的认为:凡不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证据,是间接证据。我认为,这两种定义对间接证据涵义这样表述是精炼、简明,也

  • 标签: 间接证据 刑事诉讼活动 主要作用 直接证据 结论 刑事诉讼法
  • 简介: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正确认定自首情节及其处理等司法实践存在若干疑难问题。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一项重要刑罚制度,由于实践认定标准不一,从宽处罚幅度掌握不一,已影响到该项制度正确贯彻落实。本文通过分析案例,对实践存在自首认定某些复杂问题,从理论角度澄清模糊认识,立足解决司法实践存在疑难问题。

  • 标签: 自首 认定 疑难 探究
  • 简介:罪犯人像在刑事卷宗运用王起宏,刘玉国一、罪犯人像概念及特征。罪犯人像,是指通过摄影技术对罪犯外貌特征加以固定客观写照,也就是人们所说罪犯像片。就罪犯人像作用及性质来说,它是司法工作中一种物证,属于原始、直接证据范畴。罪犯人像本身构成每...

  • 标签: 刑事卷宗 人身同一认定 司法机关 司法工作 人民法院布告 外貌特征
  • 简介:边缘法学作为法律科学中一个新兴综合性学科门类,在法学研究、法律活动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看重要作用。在法制现代化迅速发展今天,每一位法律人都应该予以充分认识。

  • 标签: 边缘法学 法律科学 地位
  • 简介: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惯用固定词组或短语,是语言精华。它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等特点,因而往往带有浓厚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它即是语言中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集中表现。汉语成语极为丰富,它主要以四字结构为主,其结构严谨、文...

  • 标签: 汉语成语 英语翻译 四字结构 法律英语 习惯用语 英语文体
  • 简介:<正>目前,我国许多项目的立法起草工作都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授权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它具体职能部门来承担。这样做初衷本是为了使立法更好地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增强科学性和可行性。但从近几年立法实际来看,这样做也带来了不少令人忧虑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第一,狭隘部门利益凸显。在立法起草,各个部门围绕审批权、收费权、处置权、监督权、解释权等,常常是争论不休,都想得到更多法定权力,但对本部门所应承担法律责任却尽量减少,甚或避而不谈。第二,行政管理部门在立法起草,有时过多

  • 标签: 罗马法学家 法国民法典 立法起草 自然法 罗马法学派 德国民法典
  • 简介:对婚姻立法夫妻财产制思考苏号朋关于夫妻财产,我国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除外。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处理权。”对此,尽管有的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法定与约定并存制,但笔者认为这仍...

  • 标签: 夫妻财产制 法定财产制 婚姻立法 约定财产制 个人特有财产 婚后所得共同制
  • 简介:<正>三月八日,第五剧全国人大常委会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罪犯决定》,对刑法有关条款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这些补充和修改是非常及时和很有必要.法律是为政治服务,法律应该跟上形势发展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法律,法律制定不可能一次完善,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法律当然就要跟着变化,法律制定、补充和修改是常有的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立法程序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

  • 标签: 全国人大常委会 刑法学 国家工作人员 法律规定 从重处罚 最高法定刑
  • 简介:从语义解释角度看,社会国家原则在《联邦德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文本不具有显著地位,且内容不够明确;但从体系解释而言,该原则享有不得修改宪法基本原则突出地位。社会国家原则产生历史则表明,该原则具有弥补《基本法》社会基本权利缺失功能。但社会国家目的以及社会国家原则保障基本权利都必须通过立法者制定法律来加以具体化。联邦宪法法院在发挥社会国家原则宪法规范功能以及确定社会国家最低宪法标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国家原则在联邦宪法法院判决中一般与基本权利条款、基本权利限制条款以及社会国家目标一起发挥作用,被用来为立法者设定社会权利保护义务或论证限制基本权利法律规范正当性。

  • 标签: 社会国家原则 法律解释 联邦宪法法院 基本权利限制 社会法
  • 简介:2000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该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但多年来,各级地方性立法机关立法过程始终是政府部门、人大机关“专栏”,很少能有来自民间力量参与。近年来,作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重要立法形式,委托立法渐渐进入了人们视野。

  • 标签: 地方性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全国人大常委 立法活动 政府部门 立法过程
  • 简介:风险社会理论与刑法体系之间关联点不是风险概念,而是安全问题。政治层面与公共政策上对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导致预防成为整个刑法体系首要目的。刑法体系在目的层面向预防转变,深刻地影响了传统刑法体系。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法益论流变及困境与刑事责任根据结构性嬗变上,也体现在教义学其他理论(包括不法论、罪责论、实质化、因果关系与归责论、故意理论以及被害入学)调整与重构上。风险刑法本质上是一种预防刑法。刑法预防走向对传统自由主义与形式法治国构成重大威胁。有必要在正视预防前提之下,从现有的体系中发展出合适控制标准,包括强化刑法内部保障机制与宪法上基本权利制约作用。

  • 标签: 风险社会 预防刑法 风险刑法理论 刑法教义学 法益论 因果关系
  • 简介:诉讼证明是针对案件“中心事实”,而大量“背景事实”通常无需提出证据予以证明。这可以通过司法认知得以认定。比较美国和德国刑事诉讼司法认知规则,两者基本相同,但也略有差异。从诉讼制度传统出发,我国应当借鉴德国体例,将司法认知确定为两类事实,一类是众所周知事实;另一类是法官因职业关系已知事实。

  • 标签: 司法认知 诉讼证明 众所周知
  • 简介:在民事审判,经验法则主要在评价证据、推定事实、适用法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在我国民事审判实践,虽然出现许多运用经验法则进行裁判成功案例,但也存在不当运用经验法则情形。经验法则有其局限性,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法官既有必要自由度,又能谨慎、规范地进行心证,从而实现经验法则在民事审判运用功效最佳化。

  • 标签: 民事诉讼 经验法则 局限 性合理化
  • 简介:<正>识别,是国际私法重要制度。它既有理论上问题,又有实践上问题,而且识别问题解决对当事人利益攸关。但由于各国法律规定之异,司法实践之别及学者理论学说之迥,致其确切含义如何、对象如何及解决依据如何,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标签: 最密切联系地法 国际私法 事实构成 冲突规范 法律性质 婚姻形式要件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大众传媒发达,某些刑事案件由于媒体报道迅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从而形成舆论影响司法审判印象。然而,无论是通过社会舆论表现出来“民情”还是“民愤”,都是法官在量刑过程应当考虑民意。文章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从法理和司法实践角度阐明了民意作为量刑依据正当性,提出这种民意应当是普通民众在充分了解案情前提下根据朴素正义观念、善恶标准和道德情感对被告人应当如何接受刑事惩罚所形成意见。文章提出,合理民意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特征:为“公益”而非“私益”;为“公意”而非“众意”;为“常情”而非“矫情”。

  • 标签: 量刑 民意 正当性 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