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拍卖──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最佳方式张洋东1994年,涪陵地委、行署把坚持土地“三权分离”,推进农村上地资源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全区农村改革的重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制定文件,组织6800多名干部下乡开展“一抓三促一教育”,大马力推进,使这一改革...

  • 标签: 土地使用权流转 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资源 农业和农村经济 行政区划 遗留问题
  • 简介:本文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进行了阐述,对土地流转不规范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农村土地流转 对策 建议
  • 作者: 王小玲张自强
  • 学科: 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
  • 创建时间:2017-03-13
  • 出处:《红地产》 2017年第3期
  • 机构:土地、劳动力、资本是构成生产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市场的良性发展与否直接影响到劳动力、资金、原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投入量和投入方向。除此之外,土地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市场能否得到有效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以下将以西安市土地市场为例,浅显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市场现状及趋势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认为租金是推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各种租金的存在,使地方政府成为了初级行动团体。本文在对传统的土地产权特征作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传统土地产权就蕴含了改革自身的矛盾。在改革的过程中,租金又分化为试点租金、双轨租金和漏洞租金。分别给不同的相关主体以不同强度的激励,导致多种合力共同促使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化。

  • 标签: 漏滑租金 行动团体 土地产权 所有权残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程项目因为控规用地性质与项目土地用途不一致,而导致工程项目不能进行正常的规划报建的情况,使得工程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导致工期延后,甚至工程无法正常开工,必须调整规划或改变土地用途,但很多业主都不知道正确的处理路径和有效的处理方法,往往费时费力,还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文中通过对土地规划的条件论证实现了对现有规划问题的解决策略,并且对土地规划条件是如何论证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有效的解决了现阶段控规用地性质与项目土地用途不一致而需调整规划的问题。

  • 标签: 条件论证 土地规划 规划调整 规划指标
  • 简介:摘要:土地测绘行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财务信息化水平低、预算管理不科学、成本控制不力、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绩效评估机制、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足,以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土地测绘企业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通过不断改善和优化财务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实现长远发展。

  • 标签: 土地测绘行业 财务管理 优化对策
  • 简介: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偏低已经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共识,改革的方向就是如何建立土地的市场价值补偿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法院在处理土地区域限制时采取的最佳用途估价原则,分析了现行补偿标准与公共市场价值标准的差异,构建了一种基于土地增值税框架的征地补偿模式,实现了现有法律体系内的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共享,从而确保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真正实现。

  • 标签: 土地征收 土地增值税 最佳用途原则 公平补偿
  • 简介:文章认为土地抵押协会是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创举。土地经营权抵押是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形式之一,其实质是“抵押+保证+信用”贷款。农户通过土地抵押获取贷款,并未改变土地承包权,也不会因土地经营权抵押而“失去”土地土地经营权抵押经验值得推广。文章进一步建议法律法规要区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允许土地经营权抵押;完善配套制度,规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并且,政府可以以发展土地经营权抵押协会为切入点,推进农村信用建设。

  • 标签: 土地抵押协会 土地经营权 抵押贷款
  • 简介: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长期以来却被废弃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巨大的资源浪费,与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相违背,因而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其资源属性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江苏省粮食作物秸秆资源可供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促进秸秆资源化、商品化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秸秆 综合利用 可供性评价 粮食作物
  • 简介:台湾地区的土地改革被国际社会称为成功的典范。本文归纳了台湾第二次土地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力求为广东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寻求借鉴和启示。

  • 标签: 土地改革 流转 启示
  • 简介: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不久前发表吴睿鸫的文章说,土地出让总价敖自2006年增长三成,创下历史性的7676,89亿元以后,2007年再度大幅增长。据国土资源部财务司提供的数据,2007年1-11月底,全国土地出让总价款为9130亿元,同比增长58,9%。众所周知,土地作为公共资源,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实质是民众的租金收入,政府征地卖地的差价收益,应该主要用于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

  • 标签: 土地出让金 农民增收 政府 《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土资源部 同比增长
  • 简介:“城中村”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受城乡土地产权以及流转限制等的影响,形成的位于城市建成区或城乡结合部,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或半包围的、没有或是仅有少量农用地的村落。“城中村”现象的形成、显现、发展和改造是与城中村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涉及面广、矛盾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环境等方方面面,包括土地权属处置、利用规划标准确定、村级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等问题,以至有人把它比喻为“第三次土改”。研究“城中村”改造与土地管理的潜力及可行性,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土地管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一、“城中村”的成因研究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城中村的土地问题是传统体制性因素与现实的政策、管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一)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造成城中村土地问题的根本。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实行的基本上是城乡分割的管理模式,且这种模式的基本格局一直沿袭到今天。与城中村问题直接相关的便是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是村落社区赖以活命的关键资源,更是非农化村庄赖以形成的基础。纵观村庄的非农化,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说,村庄的非农化其实就是村庄土地的非农转化过程,正是土地非农转化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一个个似城似村、非城非村的城中村应“运”而生。一般而言,城中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实际与潜在的含金量甚高,作为饱经都市大市场洗礼的“理性农民”对此有着特有的敏感,凭着这种敏感,村集体土地不断在政策许可与政策空白之间发生着形形色色的裂变。可见,城中村问题关键在土地。笔者认为,解决城中村的土地制度及政策问题尤为值得关注。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制度安排,城中村土地问题无疑是这种制度安排的产物,但其一旦形成,则需要相当长时间与相当大代价的付出才能改变。湖北黄州市政府明确说,城中村的改造“没有时间表”。那么,具有前瞻性的、适应城市化要求的土地政策与制度安排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开始实施的难度也许很大,成本很高,但长远的收效则可能是最经济的,与城中村相关的诸多问题就是活生的例证。一些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以巨大代价一次性征地以纳入城市统一规划,且实行了城市化管理。(二)村落共同体的利益性内聚是形成城中村土地问题的关键。城中村所在社区一般都是城市化与市场化的先发地,村庄在这种先行的与快速的非农化中,由于土地的出让或开发积聚了厚实的集体财富,而集体财富的使用、分配与增值又是以村籍和土地为依据,这种分配原则不断强化着村民对村落共同体。二、“城中村”土地管理的策略研究(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关键。城市作为一个三维空间,土地利用既要做到平面合理布局,也要考虑各类建筑的用地要求。充分发挥单位面积效能,合理确定不同地段的建筑高度及容积率,防止浪费土地,做到科学、高效的利用土地。根据土地利用的圈层结构,把村划分为若干个圈层,规划城中村土地布局。为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对整理出来的土地不能单纯地进行商品住宅建设,可以拿出30份40%的土地搞商业开发,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对地处商业区的改造地段,建设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高档楼宇,形成一批地标式建筑,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土地置换,既可以在宏观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可以在微观上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二)“城中村”改造与土地管理中的几个有效措施1.城中村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根本原因与中国特色的国情密切相关,即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特别是城乡二元化的土地管理制度。2.城中村改造是指在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下,依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通过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优化城中村空间景观格局,实现“农民转居民、村庄变社区、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集体经济转混合经济”的转变。通过城中村改造可以促进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实现土地的保值和增值、有效调控土地市场供应、最终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3.目前城中村改造实施中主要存在着土地产权结构、土地流转途径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明晰所有权主体,产权实化并施行量化分配、股权入股;针对不同类型的城中村进行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科学制定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制度创新加以解决。(三)鼓励各方筹措资金,启动整体购置方式在土地经营上,要引入市场机制,即必须首先创造一种优势和条件,使各种资源要素能够在城中村集聚,通过集聚形成资本、技术、人才和经济发展的“高地”。使城中村集体、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等多方面资金集聚,通过增发国债等来购置城中村土地,建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进行合理整体分区开发,规范房地产商的开发管理,使土地得到合理良性的最大利用,形成城中村经济“高地”。同时,中央政府也可采取督促地方政府使用自有资金和配套资金先行实施项目计划,随后根据城中村土地流转项目建设进度,核实计划执行情况,国家农发办再下拨中央财政资金。这样,多头并进,一方面增强了购买力,可以此资金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改变补偿方式,规范分配行为,健全保障制度,稳定民心另一方面,启动整体购置方式,可打破以土地产权和村籍为基础的封闭性利益共同体的格局,切实保护好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利益,促进城中村经济发展,加快城中村进一步城市化的步伐。参考文献1张培.城中村改造基本法律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60-632詹长根,鲍家伟.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J.国土资源,2005,819-213王华春,唐任伍,陆劲.“城中村”问题的制度成因及治理思路J.宁夏社会科学,2005,677-80作者简介蒋宜婧(1984-),女,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7级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房地产。

  • 标签: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利益趋高机制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居民迁居城市。他们如果没有很快找到工作,就有成为流民的可能。流民缺乏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生存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主要的问题。他们的生存方式有些是正当的,与社会要求相吻合;有的则是不正当的,为社会价值观念所不容,往往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同时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 标签: 农民离土 城乡社会 流民群体
  • 简介:10多年来,土地承包工作在我县经历了两个明显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土地承包到户至1989年上半年,实行按人均承包土地,因正常人口变动而进行一年一度的小调整;第二阶段从1989年下半年至今,终止了一年一度按人均承包土地小调整,执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

  • 标签: 土地制度 认识与实践 土地承包期 土地流转机制 岳池县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简介:今年以来,深圳土地供应的速度相当缓慢,前两次住宅用地出让的相隔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今年4月土地新政出台后,由于政浆相对严厉,开发商对后期拿地也持保守态度。作为土地的供应商,地方政府不可能在楼市调控加紧的情况下,加大土地的供应量。到了8、9月份,深圳楼市出现了反常地癫狂,开发商拿地的饥渴和冲动更加强。近年来深圳可开发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 标签: 土地出让 地方政府 保障民生 开发商 土地供应 住宅用地
  • 简介:通过研究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揭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良性互动。

  • 标签: 农村 土地流转 劳动力转移
  • 简介: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制约,而土地流转的提出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土地流转存在多种模式,而在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土地流转以后我国农业的经营模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革。

  • 标签: 土地流转 农业 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