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城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新时期如何充分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并科学评价城镇化的质量,对于正确把握城镇化发展方向,实现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以城市化规模、区域竞争优势、城市民生、城乡统筹、区域生态为一级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区间数的AHP方法求取指标权重,对我国30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30个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差距较大,普遍较低,有70%的地区得分低于50分。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最高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天津,其值分别为78.74,73.60和67.94。甘肃省最低,其值仅为25.87。二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呈现出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区域性差异。该研究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简介:以消费理论为依据梳理了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增长的机理,认为新型城镇化通过收入、环境、示范、价格、财富效应等驱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并根据我国2000年-2014年分省的面板数据,分别就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看,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价格效应与居民消费存在负向关系,居民消费受消费习惯影响较大;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的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同时,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惯性"最强。由此建议将增强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的广度和深度作为减少消费习惯对居民消费影响、扩大居民消费的可行路径。
简介: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与态势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的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和城乡产业发展的协调化,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