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良好的球感是优秀运动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含对球的速度、方向与运动轨迹等的精确感知。表征动量是个体普遍拥有的一种空间记忆错觉现象,即观察者对运动物体的最终位置的记忆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偏移。表征动量会影响到个体对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准确感知和判断。通过2个试验比较国家健将级女子排球运动员和普通女大学生在表征动量现象上的差异,探讨排球运动水平对表征动量的影响。试验一的表征动量任务使用诱导运动范式和被动判断反应方式,试验二的表征动量任务使用平滑运动范式和鼠标主动定位反应方式。结果发现:诱导运动范式下,在水平向右运动方向上,学生比运动员的偏移加权均数更大;平滑运动范式下,在高速运动条件下,学生比运动员的水平移位差更大。综合2个试验结果可以发现,专家级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均出现了表征动量现象,表明表征动量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性。同时,在诱导运动范式水平向右运动条件及在平滑运动范式高速运动条件下,健将级排球运动员的表征动量效应小于普通大学生,但是二者的差异与以往采用真实运动场景作为试验材料的表征动量研究结果相反。
简介:运动训练分期问题已经从最初的马特维耶夫(简称马氏分期理论)分期理论走向了多分期理论并存的局面,板块分期理论、单元训练理论、小周期理论及非线性分期理论成为训练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认为:(1)马氏分期理论中关于训练阶段与任务的规划带有普适性,但在具体实践中或是某一训练阶段会表现出不一致现象;(2)多赛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马氏分期理论的不适,两者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因为马氏分期理论注重的是个体竞技状态的变化,只是在这种多赛制中竞技状态的个体变化可能会很小;(3)马氏分期理论更应该是一种哲学层面上的或是指导性理论,其他诸多分期理论是一种具体的实践应用,互相之间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