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莎士比亚的诗体剧(poeticdrama)是关于生活的完美艺术。在他的诗体剧里,既有高雅的格律诗,又有粗俗的散文;既有深奥的哲学议论,又有市井的俏皮话语。本文通过分析关联、想像和对照三种修辞格,探讨莎士比亚诗体剧中的美学修辞(AestheticRhetoric)艺术,欣赏莎士比亚优美的诗句,雄辩的演说,深刻的哲理,鲜明的意象和美妙的韵律。

  • 标签: 莎士比亚 修辞艺术 修辞格 美学修辞 修辞手法 诗体
  • 简介:美学角度来阐发王佐良先生的翻译思想,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为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王佐良,也为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所论述翻译主体之“情、知、才、志”提供了更翔实丰富的论述,因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了翻译美学的建设和发展。

  • 标签: 王佐良 翻译美学 审美主体
  • 简介:由于出身于宗教世家和积淀于内心深处的荒原情结和宗教忧患意识,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小说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并在相关文本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类受难范式来结构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救赎的美学思考。

  • 标签: 人类 忧患 自然 救赎 范式
  • 简介:由于文化、哲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悼亡诗和西方挽歌诗封死亡的态度和表现方式不尽相同,具有不同的审美取向。本文考察了中国悼亡诗和西方挽歌诗各自不同的基本特徵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从内容风格上看,中国悼亡诗多描写真实的亡妻感受,着力描绘亡人生前的情景与场景,抒发封于生死离别的伤感,忠实地传达出哀悼之情,格调大多悲戚。西方挽歌诗多回忆往日的欢爱,或歌颂伴随死神时坦然超脱的人生态度;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悼亡诗多以记梦的形式描写作者与亡妻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西方挽歌诗也有描写梦中的欢乐与爱恋,但西方人相信亡人会在天堂永生,往日的快乐也就可以凭借相通的心灵得以延续。因此,西方挽歌诗多沉浸在一种恬静超凡的宗教氛围之中;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中国诗人通过表现内心思想与客观世界的剧烈冲突来宣泄难以压抑的悲伤情绪,而西方诗人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宗教观和自然观,在诗歌中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 标签: 悼亡诗 挽歌诗 差异 文化根源
  • 简介:散文,作为文学的一部分,鉴于其自身的特点,翻译难度相对较大。散文翻译需要译者尽可能在译文中最大限度的再现出原文的审美价值。该文以《异国秋思》为例,从翻译美学角度对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分析,看其是怎样再现原文的韵味和美感的。

  • 标签: 散文翻译 翻译美学 张培基 审美再现 形式系统 非形式系统
  • 简介:英语修辞是施受双方表达渠道和接受渠道,表达目的和接受动机,信息编码和信息解码上相互感应的心理过程。英语修辞是离不开修辞主体和修辞客体的共同参与的。而修辞主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修辞主体的修辞编码能否顺利地被修辞客体所接受,要看修辞主体是否能够以对方的心理认知,统觉背景知识,以及语境为基础,采用适宜的标准,合理的距离,恰当的变化等美学理念来进行修辞编码。

  • 标签: 美学 认知 英语修辞 编码 解码
  • 简介:庄子和济慈分别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诗人分别对中国和西方的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庄周梦蝶》和《夜莺颂》是他们的代表作。他们尽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在不同的时空里发出了相似的感叹。该文将从对美的见解,作者本身的理论思想,作品中蕴含的感情以及他们所用的意象这四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美学思想的比较,进而分析两者的相似和不同。本文旨在通过多个角度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的内涵,并对其它相关性的研究起到补充性说明的作用。

  • 标签: 美学思想 比较 不同点 共同点
  • 简介:接受美学理论重视实现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从而奠定了读者地位从边缘迈向中心。该文将借鉴接受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评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四种英译文,充分论证译者应该在传递原诗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促使诗歌翻译中存在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能够召唤译者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各种译本争相辉映,各显千秋。

  • 标签: 接受美学 主体性 意义空白
  • 简介:本文认为,亨利·詹姆斯对小说美学的贡献超出了通常认为的他在形式和写作上的发现。对詹姆斯来说,叙述形式的问题与将虚构人物当作自主存在者进行再现的伦理问题密不可分。《梅西所知》是为英美文学传统最明确地定义了此任务界限的詹姆斯小说。本文分析了詹姆斯明确的伦理目标,即寻找正确叙述形式以最好地再现一位年轻女孩身份的内在性。詹姆斯美学方案采用的特定用语引起了批评家们的强烈反应:他们因其虚构的这个孩子的叙述命运,或赞美或谴责作者詹姆斯。

  • 标签: 他异性 人物自主性 伦理 亨利·詹姆斯 意识形态 自由人文主义
  • 简介: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至清朝《红楼梦》成书之际已相当成熟,书中多处对'茶'进行细致描述,该文以杨宪益、戴乃迭与霍克斯、闵福德的英译本为基,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两个译本中茶名的翻译,以期对我国茶文化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接受美学 红楼梦 茶名 翻译
  • 简介: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接受可以划分为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两种形式。其中,所谓垂直接受,即指从历史嬗遁的角度确定的文学本文的接受,评价的状况。不同时代的读者由于各自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各异,必然引致对特定作家、文学本文不尽相同的阐释和结论。本文将接受美学的这一观点与文学名着的翻译结合起来,认为名着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不愿受某一历史时期阐释水平的局限,名着重译能保存和丰富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因此应得到提倡。

  • 标签: 接受美学 接受理论 期待视野
  • 简介:中国科幻小说《三体》经译者刘宇昆(Kenuu)翻译并在美国上市后反响热烈,于2015年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中国长篇科幻小说首次问鼎国际文学大奖,更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而目前国内对科幻小说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其发展史及清末民初时期科幻小说的翻译上;因此把《三体》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在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框架下利用个案研究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依托接受美学理论,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文本接受,从读者角度对译本展开分析探讨,为科幻小说的翻译研究找到新视角,探讨接受美学理论对文本翻译及推广的价值,借鉴成功的翻译经验,希望能对科幻作品的英译及中国文学真正“走出去”起到参考价值。

  • 标签: 接受美学 科幻小说 《三体》 读者 翻译策略
  • 简介:《实用英语修辞》具有三大特点:把英语修辞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揭示了英语修辞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了英语修辞研究;将理论与实用结合起来。

  • 标签: 英语修辞 研究 特点
  • 简介:中国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渊源,如何将这些富含文化内涵的概念隐喻传达给译文读者,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感享受是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而,从翻译美学的视野研究譬如《水浒传》之类的中国文学作品的概念隐喻英译意义非凡。

  • 标签: 概念隐喻 翻译美学 文学作品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