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城市体系形成过程中,运河城市属于一种特殊的文明发展形态。临清是大运河山东段沿岸重要城市,在明清之际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大都会之一。本文以明清时期的临清为研究对象,回溯因河而生之城的滥觞和形成的梗概;从城市空间与城市职能的角度入手,旨在揭示临清从王朝国家的一个'地方'到'中心地'转型的实践轨迹。

  • 标签: 临清 运河城市 空间形态 城市职能
  • 简介: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既融入了天神创世、人类产生、万物起源、日月形成、洪水泛滥等神话内核,也吸纳了口传叙事与佛经文学的诸多要素。通过文本比较,可以探查该史诗的叙事结构和基干情节母题,从而印证这一史诗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是本土神话故事和外来佛经故事结合的产物,也是傣族地区本土宗教与小乘佛教和谐并处的结果。傣族村寨佛寺有大量的创世经本供僧人阅读,或者民间歌本由章哈自己保管和使用。史诗的主要传承人有歌手章哈和僧人康朗,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传承。

  • 标签: 创世史诗 《巴塔麻嘎捧尚罗》 文本形态 演述传统 章哈 康朗
  • 简介:回族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始于白话文运动浪潮的末期,具有典型的过渡特征,其刊载的各类文章中文学作品的白话倾向最为明显。在新的语言规范未形成之前,回族“经堂语”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混用的情况,回族报刊文学因其宗教特点和民族特点,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现象。本文在晚清、民国时期报刊语言白话倾向的背景下,从词汇和符号两个方面出发,梳理、辨析回族“经堂语”的过渡规律并加以分析。

  • 标签: “经堂语” 词汇 符号 近代回族报刊
  • 简介:画押是指在公文、契约等文书上署名或作私记,作为同意、认可、承担责任或义务之证明。画押源於先秦,汉唐以降,逐渐渗入民众生活,成为日常习见的私记。明清画押之类型,可分为署名、签署其他文字和签署非文字符号三种。因各地习惯不同,签押符号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但总体而言,画押不署名是明清的通行做法。签押符号熔铸着时人的价值观念,强调当事人在从事交易时应尽量公正、中允,不夹杂私心。当时重要的官私文书,从行政文书、司法文书至契约文书,多以画押为凭,仪式文书也时或需要画押。在明清司法裁判中,画押作为一种证据,其重要性不如手摹、印信,但在审判程序上也颇为衙门看重,甚至以画押之真伪,作为取结完案的重要凭证。

  • 标签: 画押 明清 古文书 识字 司法裁判
  • 简介:丁明俊教授等几位学者共同完成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丁明俊教授2007年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有选择性的对哲合忍耶宣化岗拱北组织与经济运行、虎夫耶北庄门宦的教权演变、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历史及组织特征、伊赫瓦尼“海乙制”组织、西道堂“大家庭”组织方式、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组织、现当代各级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拱北在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组织动员回族穆斯林向灾区同胞捐款捐物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考察与研究。

  • 标签: 社会组织形态 中国伊斯兰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西北 国家社科基金 回族穆斯林
  • 简介:16和17世纪是华南地域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的转折时期,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粤闽交界的韩江流域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形态因而发生重大变化并出现明显的"军事化"趋势,这一变化最终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经过长达一百余年的筑城建寨运动,韩江流域21个县都出现了大量的军事性城寨,而清初的"迁海"政策也对该地域的社会组织和聚落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复界"之后"粮户归宗"的举措,则导致聚族而居的单姓大村的普遍出现。

  • 标签: 明清之际 韩江流域 潮州 客家 迁海 土楼
  • 简介:岩画不仅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我们研究史前文化形态的重要依据。我国是一个岩画遗存十分丰富的国度,从大兴安岭到南海之滨,从昆仑山口到东部海岸,已经发现了近百万幅岩画,分别散布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香港、澳门等省区。

  • 标签: 岩画 遗存 史前文化 先秦时期 昆仑山口 西藏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肩负的新的历史任务的大局和高度,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与重要作用,阐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以及加强和改进的措施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 标签: 思想政治工作 意识形态领域 加强和改进 江泽民同志 现实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左翼文学与政治有着不同寻常的密切关系。从本质上说,它就是政治的代言词,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故研究左翼文学就无法避免政治的影响,也脱离不了由其本质所决定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模式。吴岳添先生刚出版的《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同样遵循了这一规律,突出了左翼文学的本质特征,但更多的却是对其话语内涵的突破和创新。

  • 标签: 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 意识形态话语 突破和创新
  • 简介: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一大理论贡献,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等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不同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旨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认识。

  • 标签: 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自信
  • 简介: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扎根于这片沃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但'三股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煽动民族仇视,制造宗教狂热,实施丧失人性的暴恐活动,极大地损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 标签: 反分裂斗争 意识形态领域 维吾尔族 “三股势力”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双方结合的过程和结果真实地表现出来,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态,它包括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策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分为许多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形态。1921~1938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阶段,其产生的形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形态,包括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策形态。马克思中国化在实践形态上主要表现为新启蒙运动和延安文化运动,它们在实践形态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索成果的积累,在理论形态上推动了马克思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各国领导的政策,直接在政策形态上推动了毛泽东对马克思对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和论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命题 中国共产党
  • 简介:现代美国的社会改革思想有一个独特和重要的源流,那就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训导。在原则上,天主教的社会思想始终努力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模式之间找出第三条道路。天主教社会思想的所谓"第三条道路"通常不是提出一个新的、有别于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式,而是在承认现存社会模式合法性的同时,挑战那些全盘接受既定模式和认同既得利益集团的政策和价值观念,敦促进行有利于全社会公共福利的社会改革。本文就美国天主教徒多萝西·戴和约翰·科特等人的社会活动和思想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展示,这些具有改革家理想的人士是如何将罗马天主教社会思想传统与美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以及他们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态度如何影响到他们对劳工运动等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处理。

  • 标签: 罗马天主教会 科特 基督教信仰 工会组织 劳工运动 社会改革
  • 简介:夏鲁寺是西藏后藏地区唯一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11-14世纪佛寺遗迹,对于元代政教史、汉藏交流史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夏鲁寺一层集会大殿转经回廊内壁中部为切入点,通过对千佛壁画的分布规律、墙体叠压打破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壁面千佛壁画题记文本的比对、考释,发现夏鲁寺一层回廊中部、北部建筑部分墙体的修筑和其上壁画的绘制年代要早于现存的其他建筑结构。结合夏鲁寺建寺史,可以推测这一部分壁画的绘制年代为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当时的夏鲁寺存在一条围绕西翼、北翼建筑分布的不规则转经道,这条转经道在后期的扩建中被改造,结合新修建筑形成了如今的转经回廊,原来的壁画都被保留在早期墙体之上。这一研究补充和丰富了对夏鲁寺早期建筑形态的认知。

  • 标签: 夏鲁寺 建筑年代 千佛壁画
  • 简介:北京是国内最早开展城市史研究的城市之一,30多年来先后有《北京通史》(10卷,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北京专史集成》(多卷本,人民出版社,2008~2016年连续出版)、《北京城市发展史》(5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等集体性著作问世,坊间亦不乏数量众多的通俗性普及读物,但真正集中于某一专题的高水准、学术性研究成果仍然不多。1997

  • 标签: 功能演变 北京北平 北京城市
  • 简介:中国宋以后宗族制度,以祠堂、族长、族田、族谱、族学为标志,具有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新属性,形成了新的宗族形态。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事关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历史走向,即使是当今社会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这一宗族形态的影响。海内外对于宋以后宗族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展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已有研究揭示了宋以后宗族的基本而相,分不同时代和地区进行了一些研究,注意到宗族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关系,

  • 标签: 宗族研究 社会变迁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形态 20世纪80年代
  • 简介:开元二年(714)的西州蒲昌府,是府兵制行将废弃、正值重大战事期间的唐代西部边陲的一个折冲府。蒲昌府在这一年中有几个月的政务文书得以在墓葬中保存下来。这批文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往那个特殊时空环境的通道。由于本组文书的行用时间相对集中,而且都是围绕府兵番替事务的,借此能够梳理出一些文书所处的政务环节,是研究唐前期地方官府政务流程难得的档案资料。通过对这批文书的分类排比,参照敦煌吐鲁番出土相关文书,将唐代地方官府(中央官府当亦如此)实际处理政务过程中产生的文书分为案由文书、行判文书和送付文书三种文书流程中的环节性形态,并借此对这些文书所涉及政务处理程序做出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可供参照的坐标系,对已经刊布的相当数量出土唐代政务文书进行环节上的定位,并初步探索出关照唐代政务运行的文书学研究范式。

  • 标签: 唐代 蒲昌府 地方官府 政务文书 环节性形态
  • 简介: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熊和先生就指出,词是综合各种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可惜的是,宋词的文化研究迟至九十年代才真正起步。孙维城先生在九十年代后期,将学术重点转入宋词研究,他的新著《宋韵——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探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以下简称孙著)就是他研究宋词的一部力作。孙著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将'韵'视为宋代士大夫人格风神和审美情趣的最佳体现,集中探讨宋词中的'宋韵'以及宋代的文化精神,显示出作者独到的见地。从孙著副标题即可以判断,这是一本对宋词进行文化学研究的著作,与其他宋词

  • 标签: 人文精神审美 启示评 孙维城宋韵
  • 简介:本文概括归纳了最近20多年来北美中国学界所流行的“新清史”研究的学术理路及其依据的语境资源。笔者认为,貌似巍峨壮观的“新清史”学术大厦决非建立在对于多语种文献史料进行审慎而严格的实证考察基础之上,而对其学术著述进行分析评估的结果也表明难于相信该学者群业已具备了将传统的中国断代史研究与自伯希和以来得到纵深发展的内亚史研究相贯通整合的卓尔不群的考据兼综合的治学功力。实际上“新清史”学术共同体的研究工具及其依托的学术资源更多地来自各种以后现代面目大行其道的社科理论,他们还进一步将其整饬建构并打造强化成凸现意识形态色彩的学术话语以指导统合其具体研究,因此带有鲜明的为现实服务的趋时性而非传统汉学研究和内亚史研究共同讲求倡导的实证性。不妨说,就这一群体的学术共性而论,族性(ethnichy)/民族主义语境下的认同决定论、帝制晚期的征服叙事和后帝制时代的“民族帝国主义”话语才是真正构筑支撑起整座“新清史”大厦不可或缺的三大基石。故该学派的着力点不在于史实重建而在话语构建。

  • 标签: 意识形态化 学术理路 实证考察 多语种 清史 史料考辨
  • 简介:一墓志与社会流动的关系1.墓志的历史发展墓志是中国古代社会礼制舆葬俗造成的重要随葬品之一。对於墓志铭的研究,在学术界关于古代社会史面貌及其发展的考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墓志也可以看成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这种历史过程。

  • 标签: 墓志铭 意识形态 节度使 道德 阶级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