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考试的改革。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高职高专院校8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80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观察组,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对两组护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技能考核优秀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护生理论考核优秀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多样化考试方式,可综合评估护生综合能力,促进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11年11月博州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02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为出生后1~5d的新生儿。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的3023名新生儿中,初筛通过2900例,初筛通过率96%(3023/2900),其中12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于42d在门诊进行复筛,复筛通过率96%(118/123。未通过最终复筛的5例新生儿全部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测试确诊。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的筛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尽早发现听力损伤患儿,从而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有效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简介:目的比较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和出生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儿科NICU新生儿201例为病例组,在其住院3-7d内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均在出生后42d复查,仍没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再次复查。另选取同期出生正常的20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全部在生后42d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复查。结果在出生后42d,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59.70‰,39.80‰)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19.80‰,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207,P〈0.05;2χ=5.604,P〈0.05)。在出生后3个月时,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34.83‰,34.83‰)也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4.95‰,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22,P〈0.05;2χ=4.622,P〈0.05)。结论NICU组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高于出生正常组新生儿,提示入住NICU的高危因素和(或)疾病因素可能会对新生儿听力功能产生损伤。儿科医生应重视NICU新生儿在出院前后的听力筛查工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影响听力检查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听力筛查质量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环境因素、新生儿因素和护士因素是影响听力筛检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听力筛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听力筛查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含锰电焊作业人员职业性听力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某工程用制造企业工作的86名电焊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分为单纯噪音接触组(n=32)与电焊作业组(n=54),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及全血锰浓度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结果:电焊作业组职业性听力损伤检出率高于单纯噪音接触组(P<0.05);两组受检者2kHz听阈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电焊作业组3、4kHz听阈值高于单纯噪音接触组(P<0.05);电焊作业组全血锰浓度高于单纯噪音接触组(P<0.05)。结论:锰是可能加重电焊作业人员噪音性听力损伤的有害化学因素,制造要求也应加强电焊作业人员防护,以减轻职业性听力损伤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