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2例(180眼)近视患者进行LASIK术。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6.00D,78眼;Ⅱ组-6.00~-9.75D,56眼;Ⅲ组≥-10.00D,46眼。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wk、1、3、6、12mo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小区直径。分析术后裸眼视力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后3mo裸眼视力0.5~1.5(平均0.95±0.27),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Ⅰ组正常眼(术后屈光度数<-1.0D)76眼(97.4%),回退眼(术后屈光度数≥-1.0D)2眼(2.6%);Ⅱ组正常眼49眼(87.5%),回退眼7眼(12.5%);Ⅲ组正常眼29眼(63.0%),回退眼17(37.0%)眼;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LASIK治疗近视是一种安全、稳定、有效的方法。术后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高度近视组,因此,在高度近视的LASIK手术度数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屈光回退率,随度数的增加而给予适当的过矫,以期达到较好的远期疗效。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部分时间遮盖与全天遮盖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并完成临床数据测定的病例108例108眼,随机分为部分时间遮盖组和全天遮盖组各54例,进行屈光矫正、双眼视觉等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部分时间遮盖组轻度弱视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5.46%,全天遮盖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时间遮盖组屈光参差量〉3D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7.62%,全天遮盖组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部分遮盖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显著,因部分遮盖能提高弱视治疗的依存性,减轻弱视儿童的心理压力,有望取代全天遮盖。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准分子激光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方式、手术量设计及需要关注问题。方法对58例(99眼)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选择进行LASIK或LASEK治疗。结果术前屈光参差4.25~12.00D,平均5.71±2.39D。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08±0.03,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87±0.15,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92±0.13。结论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或LISEK治疗安全有效.术前精确检查,对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设计矫正屈光度、选择合适激光切削直径可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促进双眼视觉平衡、立体视觉恢,改善视觉质量。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医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在医院服务理念以及医疗方面均有着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显示,一种全新的医学形式即眼视光医学在临床上对患者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开拓眼视光医学临床的必要性以及发展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屈光状态以及视力矫正,以为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18例(588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患者临床期间均采用小瞳检影、自动验光仪验光,散瞳后裂隙灯观察晶状体的具体浑浊情况,主觉视镜,比较患者视力矫正前后的视力水平和屈光状态,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屈光病变,而白内障的疾病类型与屈光不正的种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核性白内障以近视或近视散光为主,皮质性白内障病人以远视和远视散光多见,白内障疾病初期、中期者经矫正后视力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导致白内障患者视力低下的主要因素是晶状体浑浊引起的屈光状态,尽早对患者进行视力矫正会使其视力水平获得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护理6个月后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4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准分子激光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方式、手术量设计及需要关注问题。方法对58例(99眼)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选择进行LASIK或LASEK治疗。结果术前屈光参差4.25~12.00D,平均5.71±2.39D。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08±0.03,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87±0.15,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92±0.13。结论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或LISEK治疗安全有效。术前精确检查,对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设计矫正屈光度、选择合适激光切削直径可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促进双眼视觉平衡、立体视觉恢,改善视觉质量。
简介:目的通过普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泰州市区儿童斜弱视及其它眼病,以降低可预防盲及低视力儿童患病率。方法对泰州市区23家幼儿园共计3566名学龄前儿童,应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3566名2-6岁学龄前儿童中,发现视力屈光不正可疑患者176人,检出率4.94%;确诊屈光不正者133人,检出率为3.73%;弱视儿童90人,检出率为2.52%;斜视儿童11人,检出率为0.31%。2-4岁组弱视儿童66.67%为远视,明显多于近视和散光(χ-2=36.86,P〈0.01)。4-6岁组儿童有56.25%为远视,明显多于近视和散光(χ-2=27.56,P〈0.01),两个年龄组屈光不正构成未见统计学意义,但两个年龄组内3种屈光不正类型构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患者构成比明显多于近视和散光构成比。结论泰州市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检出率不高,屈光性弱视儿童中以远视构成相对较高,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远视患病率。
简介:目的现场使用CO2诱蚊器与紫外光诱蚊器采集成蚊,对比2种捕蚊器的捕蚊效果。方法依据病媒生物密度检测国家标准(GB/T23797-2009),于2014年8-9月以平均每周2次,连续2个月,在广州市蚊虫活动密集场所同时采取CO2诱蚊器与紫外光诱蚊器诱捕蚊虫。结果2种方法共捕获成蚊3282只,其中CO2捕蚊器捕获成蚊1730只,紫外光诱蚊器捕获成蚊1552只;CO2捕蚊器捕获的成蚊平均密度13.11只/(灯·h),白纹伊蚊为10.64只/(灯·h),紫外光诱蚊器成蚊平均密度11.76只/(灯·h),白纹伊蚊为6.74只/(灯·h)。结论CO2诱蚊器对白纹伊蚊诱捕效果优于紫外光诱蚊器,可用于日昼活动蚊种如白纹伊蚊的监测;紫外光诱蚊器对库蚊属(如致倦库蚊)、按蚊属(如微小按蚊)效果较好,对白昼活动的白纹伊蚊效果一般,适用于库蚊属、按蚊属的监测或作定点长期捕蚊灭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视网膜光凝手术治疗,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5日至2014年4月7日期间,这10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系统性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6.00%(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视网膜光凝术围术期给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例数,缩短其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骨密度检查准确度,与参考单纯X光检查结果做比较。方法研究对象是韩国亚洲大学附属医院骨密度检测室做骨密度检查的20岁以上1082名男女,女性692名(平均年龄55.6岁),男性为390名(平均年龄51.2岁),首先按骨密度检查结果做诊断,再参考X光检查结果后再次做诊断。骨密度检查仪器为DPExpertXL(Lunar,U.S.A),本设备测腰椎变异系数是0.61466,LSC是0.017。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长,体重,骨密度检查影像,骨密度结果,T-score(Z-score)做出第一次诊断。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做脊柱的前后与侧面X光检查。骨密度结果诊断标准是参考WHO诊断标准,并查看是否脊柱骨折,退行性变化,有无artifact等后做比较。结果骨密度检查与参考X光检查结果诊断不一致率为8.87%。骨密度检查第一次诊断结果骨密度正常412例(38.08%),骨量减少373例(34.47%),骨质疏松症199例(18.39%),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87例(8.04%),不能下诊断11例87例(8.04%)。参考X光检查及骨密度做第二次诊断结果骨密度正常中3.14%有诊断变更,骨质减少症中13.67%有诊断变更,骨质疏松症中16.08%有诊断变更,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增加了4.06%。第一次检查结果中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为87例(8.04%),经过参考X光检查结果为131例(12.10%)。骨折发生部位中第1腰椎最多,是47例,之后为T12,L2,L3,L4,T11,L5,T7顺序。多发性骨折为12例。退行性病变最多为第4腰椎,是226例,之后为L3,L2,L5,L1顺序。两个部位退行性病变为60例,三个部位退行性病变为11例。Artifact种类中空气导致误差最多,190例(17.56%),金针误差为10例(0.9%),钙化淋巴腺,结石,手术后内置金属等等引起的误差也可见。结果全体骨密度检查结果与参考X光检查诊断不一致率为8.87%。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检查中照映剂为常见的artifact,检查前与患者交谈中充分能筛除,但是钙化的淋巴腺,结石,外科手术中内置金属等与脊柱的影响重叠在一起影响结果(6.75%),尤其金针是多见于高龄患者中,这是能增加T-score检测结果值,参考X光检查时容易分辨。结论骨质疏松诊断不能靠单纯参考骨密度结果做出诊断,应参考全脊柱X光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