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1-2012年合肥市售生食水产品中分离的溶血性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研究,了解生食海产品污染的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按GB/T4789.7-2008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用PCR技术检测不耐热溶血素(tlh)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两年检获的65株溶血性弧菌分属11个血清群,以02(41.54%)、01(12.31%)、03(12.31%)群为主。65株菌均不携带tdh和trh毒力基因,tlh基因全部阳性。药敏结果显示,65株菌对15种抗生素显示出较高的青霉素(100.0%)和氨苄西林(95.4%)耐药性。结论近年来合肥市售生食水产品中污染的溶血性弧菌以O2血清型为主,tdh基因和trh基因均为阴性。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群 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 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 耐药性
  • 简介:  2001年6月15日上午8时,我县疾控中心接到西旸镇外西坑村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携带调查表和检验器材,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6月14日中午,因村民许某为父亲丧事办酒席,共有56人(男32,女24)集中就餐,进餐时间约中午11时半,夜间23时发生首例病人,出现腹痛、腹泻,随后相继发生多例类似病人.……

  • 标签: 一起溶血性 引起食物中毒 弧菌引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性弧菌,分布在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鱼类、贝类上,是具有致病的菌株。一旦食物被溶血弧菌污染后,能引起食物中毒,具来势猛,潜伏期短,恢复快等特点。有的症状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多呈血性水便。某年10月1日14时~2日12时××部队59人就餐,由于吃了凉拌海蛰皮后数小时发病38人,

  • 标签: JELLYFISH VIBRIO parahaenolyticus FOOD POISONING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起婚宴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检测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及提高流调人员和实验室工作员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方法采集食物中毒人员肛拭样品及剩余食品进行中毒检测分析。结果从三份肛拭样品中及不同类的三份食品中检出六株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婚宴中的工作人员造成溶血性弧菌在食品中交叉污染引起的一次食物中毒。

  • 标签: 婚宴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市动物性水产品受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市民防范不卫生食品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溶血性弧菌的国标检验方法对抽样监测的288份动物性水产品进行检测。结果288份样品中共检出溶血性弧菌122份,检出率为42.36%。结论我市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此类产品检验监管力度,提示市民不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要吃煮透动物性水产品。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动物性水产品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成人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型,以及其与产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0月—2012年7月临床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患者(成人)的痰标本1994份,进行嗜血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进行鉴定、生物学分型、β-内酰胺酶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1994份痰标本共分离嗜血杆菌102株(5.12%),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68株(66.67%),流感嗜血杆菌20株(19.61%),其他嗜血杆菌14株(13.72%)。流感嗜血杆菌共检出Ⅰ~Ⅵ6种生物型,分别为:Ⅰ型42株,Ⅴ型14株,Ⅱ、Ⅵ型各4株,Ⅲ、Ⅳ型各2株;其中54株(79.41%)产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呈现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3.82%、60.29%、57.35%和70.59%;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克洛、克拉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8.82%、13.24%、5.89%、20.58%和25.00%;尚未检出对亚胺培南、氯霉素耐药的菌株。各生物型流感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流感嗜血杆菌是该院成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Ⅰ型和Ⅴ型为主要流行生物型;多数菌株为产β-内酰胺酶株,临床应重视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及耐药性分型监测,防止耐药菌株流行。

  • 标签: 嗜血杆菌 副流感嗜血杆菌 呼吸道感染 生物学分型 Β-内酰胺酶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村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分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照霍乱防治手册1、GB/T4789—20082、GB/T4789—20033的方法对剩余食物、菜板菜刀涂抹物、患者大便、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剩余食物2份、大便3份、肛拭4份均检出溶血性弧菌,同时又在1份剩余食物和一份肛拭中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讨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溶血性弧菌和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污染造成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宴席的管理以及加强对流动厨师的卫生知识宣传;实验室检验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多项可疑病源菌的分离,以免漏诊。

  • 标签: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为明确2010年7月31日发生于大连市某宾馆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与来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采集现患病例肛拭子6份、呕吐物1份、粪便1份;厨师肛拭子和手拭子各4份;外环境标本3份(菜刀1份,砧板1份,操作台1份);留样食品标本12份。在4份病人标本(3份肛拭子、1份粪便)、留样食品辣炒蚬子等5份样品中检出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为食用被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辣炒蚬子引起。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