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心电常规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心电常规诊断的研究背景与目的,指出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介绍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包括波形组成和正常心脏节律。详细分析了心电常规诊断的指标体系,如心率与心律指标、心肌缺血指标等。接着论述了心电常规诊断在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在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和电解质紊乱诊断中的意义。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技术创新、临床应用拓展和研究重点等方面,期望心电常规诊断技术在未来为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运动负荷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有符合入选标准的7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当同时联用两种无创检查手段时,则敏感性较单一的任一项检查均高,达到了84.6%(33/39)(P<0.05);特异性似受到一定的削弱,为82.9%(29/35),数值上比单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时(85.7%)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达到83.8%(62/74)(P<0.05)。结论联用运动负荷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地提高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且不影响特异性,从而最终提高检出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以及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本院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间收治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 82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 41例、试验组 41例。其中常规组患者行门冬氨酸镁治疗,试验组患者行门冬氨酸镁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心电图 ST-T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有效率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同时能够影响心电图检查结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心电图联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对其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将我院门诊在2020年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实施心电图与血清cTnI检测的3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门诊健康检查中实施心电图与血清cTnI检测的3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实际检测结果与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联合血清cTnI对AMI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心电图、血清cTnI检测情况,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方面,通过心电图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的联合,可保证阳性检出,更好的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康方案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其对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分别实施西医常规治疗与心肌康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心电图S-T段有效率及动态心电图正常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6.3%vs77.8%,74.1%vs51.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康方案治疗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诊治的87例老年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分别对其展开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种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并展开比较。结果: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及其中无症状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均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将老年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及其中无症状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准确诊断出来,且检出率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疗养员普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2365例疗养员的心电图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异常情况,并统计异常百分率。结果有59.7%的疗养员存在心电图异常的现象,共1412例,其中多数为年龄超过70岁的疗养员,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疗养员的异常百分率为100%(39/39),年龄在70—79岁区间段的疗养员的异常百分率为70.8%(245/346),年龄在60—69岁区间段的疗养员的异常百分率为60.3%(318/527),年龄在50岁以下的疗养员的异常百分率为55.7%(810/1453)。结论心电图检查对于疗养员普查来说非常重要,年龄越大其异常百分率就越高,所以应重视高龄疗养员的心电图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常规体检,探讨健康人群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科室2010年度13208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心电图、生化等常规检查所出现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占总数的29.63%,其中ST-T改变的有2351例为最多,占异常总数的60.08%。异常心电图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年龄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略高于男性。异常心电图人群中甘油三酯升高为37.08%,总胆固醇升高的为50.22%,低密度脂蛋白升高51.55%,空腹血糖升高为21.03%,高血压为34.42%,脂肪肝为17.45%,与正常心电图人群所检出的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心电图的改变与年龄、性别相关,也与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以及脂肪肝密切相关。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及时进行预防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短P-R间期可能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620P2型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严格按诊断要求筛选短P-R间期窦性心律,P-R间期小于或等于0.11s,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不伴继发性ST-T改变,排除房室交界区心律、游走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症、窦性心动过速等一切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病例。结果2000例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9岁),短P-R间期145例,发生率7.3%。其中早期(孕期8~12周)妊娠718例,有短P-R间期者33例,发生率4.6%;中期(孕期13~27周)妊娠454例,有短P-R间期者34例,发生率7.5%;晚期(孕期28~41周)妊娠828例,有短P-R间期者78例,发生率9.4%。分娩后短P-R间期多自行恢复。结论孕妇心电图的短P-R间期发生率随妊娠进程有明显增多趋势,考虑与妊娠期间孕妇耗氧量增大,使机体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应属于良性电生理改变,无病理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应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可予吸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