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个性化口腔护理模式下为口腔颌面疾病患者提供更为贴心的护理服务,根据该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估它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在更短时间内妥善解决口腔颌面疾病护理的质量问题,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将50例口腔颌面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实施护理干预。另选50例口腔颌面疾病患者纳入实验组,展开个性化口腔护理后对比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护理人员必须腾出更多时间,构建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模式,设法满足口腔颌面疾病患者的康复需求,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呈现最佳护理效果,高效推进临床护理的实践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口腔外科的90名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日常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案。依据两组患者的创面感染程度、复发情况和患者对本科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来判定两组护理方式优劣。结果观察组创面感染3例,复发1例;对照组创面感染10例,复发5例。观察组患者愈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及工作的评价整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临床效果突出,应大力宣传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不典型面痛(又称不典型面神经痛)是一组非三叉神经痛的面部异常疼痛综合症,疼痛持续性发作,但强度有所变化,大多为单侧发作,性质呈酸痛或绞痛1;张立生等叙述了非典型面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2。头痛在临床中较多见,以面痛为主合并头痛比较少见,临床易和“三叉神经痛”诊断相混淆,“加巴喷丁、卡马西平”药物疗效不明显,但消炎止痛药可以短暂缓解疼痛。我们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9月就诊于我院疼痛康复科以一侧面痛或头面痛为主要特点的不典型面痛患者,用射频或银质针来对颈部软组织松解治疗,同时辅以牵伸、物理治疗等为主的颈肩部康复为主要方向的软组织治疗思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希望能为该类疼痛的治疗提供帮助。
简介:目的:广谱熏蒸剂一硫酰氟熏蒸除鼠的投药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熏蒸处理,观察中毒症状与死亡情况,运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并经过现场模拟验证;结果:响应面模型有高度的显著性(P<0.0001),总决定系数R2=0.884,模型的一次项、二次项与交叉项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509,0.350,0.026,以该模型预测所得的硫酰氟除鼠剂量与作用时间值为依据进行现场模拟试验,除鼠率均达到100%;结论:根据本次研究基本确定了硫酰氟熏蒸除鼠的投药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为今后熏蒸工作中设定正确的投药量与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草二白三虫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风痰阻络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2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一草二白三虫汤(由甘草、白附子、白芍、僵蚕、蝉衣、全蝎等组成)加减,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67%)及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60.00%),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一草二白三虫汤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确切,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痛止痉的功效,可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且不易复发,可以作为临床上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79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手术过后进行口腔冲洗操作,进一步对口腔冲洗效果及其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分析探讨。结果79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手术过后进行口腔冲洗操作,其中有70例患者清洗过后感觉口腔舒适度明显增加,同时口腔清洁后口内没有血迹、异味等。所有患者经过口腔冲洗后没有出现术后口腔内创口位置感染情况。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用规范的口腔冲洗方式可以有效清除口腔内血迹和异味,对于保证口腔清洁卫生,降低口腔感染发生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半剂量法治疗眼睑痉挛(BS)及面肌痉挛(HFS)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2004年3月-2008年3月采用半剂量注射法治疗1180名面肌痉挛及眼睑痉挛患者,并发症观察处理及护理;结果半剂量注射法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其中局部肌无力较为常见如上睑下垂、下睑无力、半面肌力下降、轻度口角歪斜、视物模糊,眼部症状如眼干或流泪、暴露性角膜炎,大多为局部症状,另外个别病人出现腹泻,类似感冒症状等全身症状,以上症状均可在1-8周内完全恢复,注射剂量与部位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半剂量注射法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并发症,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剂量与部位和及时有效护理来降低其发生率。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性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日间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展开,并获取2024年1月-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日间手术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进行组别区分,分在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25例),分在研究组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25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统计疼痛评分、菌斑指数、软垢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护理总满意率各项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患者疼痛评分、菌斑指数、软垢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各项数据,均显示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颌面外科手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45例颌面外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有18例是因为下颌骨骨折,15例是上颌骨和颧骨骨折,12例四肢骨折,在进行治疗前的半小时,使用东莨菪碱0.3毫克进行肌肉注射。分段实施局部麻醉鼻腔以1%丁卡因加3%麻黄碱行鼻腔表面麻醉并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喉声门上区喉上神经阻滞(SLNB)以2%利多卡因经舌骨大角前下穿刺行SLNB,左右各2ml;喉声门下区以2%利多卡因2ml/次经环甲膜穿刺行喉及气管表面麻醉。适度镇静局部麻醉完善后,给咪达唑仑1~2mg+芬太尼0.02~0.04mg静脉滴注。纤支镜和引导插入气管导管通过鼻腔来进入,护理人员在旁辅助进行患者头部的扶持,调整位置,操作人员,将纤支镜从鼻腔进入,出后鼻孔后即可见会厌,缓慢推进纤支镜并调整角度完全暴露声门,将纤支镜头端进入声门下气管内3~5cm,看到气管隆突后即可顺势导入气管导管,退出纤支镜固定导管。结果所有的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插管,全部控制在1分半内。其中4例插管后有不适感,6例呛咳,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颌面外伤患者往往还会存在骨折,使用麻醉比较困难,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方式则具有很好的效果,临床成功率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低,不良反应少,因此是比较优秀的气道处理方式,推介医院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稳定原则结合关节面下支撑治疗关节面粉碎的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关节面粉碎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角稳定原则结合关节面下支撑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关节面粉碎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角稳定原则结合关节面下支撑的方法对患者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曲面断层片与颌面CT对于下颌中、高位阻生智齿位置判断的价值,探讨曲面断层片代替颌面CT判断智齿萌出方向、与邻近结构解剖关系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科83例下颌中、高位阻生智齿患者,共100颗阻生智齿,所有患者均拍摄常规全口曲面断层片与颌面CT,测量两种检查方法中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宽度、磨牙后间隙、倾斜度,计算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测量结果。结果曲面断层片与颌面CT都能清晰显示下颌中、高位智齿的阻生位置及其与邻牙的解剖位置关系。两种方法对于中、高位阻生智齿萌出方向的判定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曲面断层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代替颌面CT准确判断下颌中、高位阻生智齿萌出方向,以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