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2h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146例,按治疗的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3例。治疗组患者在发病2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发病(2-6)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从发病到溶栓的时间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再通率67.1%显著高于对照组26%,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2h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牛磺酸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产生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方法将心肌细胞H9c2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②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5.5mmol/L;③牛磺酸干预组在高糖组基础上加用40mmol/L的牛磺酸进行干预。药物干预48h后,收集细胞,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蛋白含量、TNF-α表达量、MDA及SOD水平。结果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细胞TNF-α、MD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加入牛磺酸干预后,细胞凋亡率减小,SOD水平升高,与高糖组比较(P<0.05)。结论牛磺酸能够减轻高糖对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抑制,对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传染病监测系统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与控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比较症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和被监测系统发现的时间差等指标来评价疫情发现的及时性;通过比较两系统发现的爆发疫情持续时间和爆发疫情的罹患率来评价疫情控制的有效性。结果共发生7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症状监测系统发现3起,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发现4起。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疫情定性为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时间平均为首发病例发病后109.00h,直报系统为201.50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疫情结束时间平均为首发病例发病后323.67h,直报系统为603.75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爆发疫情罹患率为11.8%,直报系统为1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监测系统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的及时性和疫情控制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传染病直报系统,但症状监测系统并不能发现所有的爆发疫情,应充分发挥症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各自优点,及时发现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
简介:摘要目的从爆发流行个案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模式和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8月27日河南省新安县三高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后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的详细数据,并对发热程度、持续时间、治疗后恢复时间等主要数据加以统计分析。结果本次流行特点是大部分病例(96%)集中在4天内发生在第三高中学生中,符合爆发流行的特征;大部分病例仅有轻中度发热,持续的时间平均为1.6天;其它主要症状为咳嗽、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均较轻微,无重症病例;在病情相似的情况下,使用达菲和不使用两组发热持续时间没有差异;对于发热体温小于39℃度的病例,用或不用抗生素和中药,发热持续时间均没有差异;严密隔离密切接触者,病例数迅速下降,流行得以控制。结论对于大多数病情一般的患者,疾病过程为自限性,加强护理观察即可,无需用药;建立应急医院收治病人,严密隔离密切接触者,病例数迅速下降,流行可以得以控制;提示学校落实体温检测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简介:目的研究广州市气压、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等气象因素对活禽市场外环境H7N9病毒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广州市2014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活禽市场外环境H7N9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温(r=-0.168)、水汽压(r=-0.157)和日照时数(r=-0.070)与活禽市场外环境H7N9病毒阳性率呈负相关,气压(r=0.124)与活禽市场外环境H7N9病毒阳性率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温(OR=0.991,95%CI=0.987~0.995)与活禽市场外环境H7N9病毒阳性率呈负相关。结论气温等气象因素对活禽市场外环境H7N9病毒阳性率存在一定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24h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择选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2023.01-2023.07),随机分组,对照组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n=39),观察组行rt-PA静脉溶栓+替罗非班治疗(n=39),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A2-P1、PLG、PAI-1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突出(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替罗非班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减轻神经缺损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治疗上肢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入选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49%。对比两组数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96±0.38)分,低于对照组(4.29±0.84)分,Constant评分(33.08±0.71)分,高于对照组(28.16±0.46)分,对比两组护理后数据,P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010~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010~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和2011年颛桥镇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22和888例,发病率分别为293.8/10万和361.4/10万;2010年及2011年发病高峰均在7月;2010年和2011年患者均主要集中在1到5岁,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41;2010~2011年颛桥镇幼托儿童发病构成比分别为31.2%、40.8%,散居儿童发病构成比为65.8%、55.2%,是主要发病人群。结论2011年颛桥镇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2010年,且发病高峰延迟,手足口病防控是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修复前牙断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按牙齿的解剖形态及改变基牙的形态达到修复和美容的目的。结论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桥修复前牙缺失解决了其它固定修复难以解决的问题。
简介:目的建立减毒结核分枝杆菌H37Ra感染BALB/c小鼠模型并探讨H37Ra感染对小鼠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尾静脉注射H37Ra菌液106CFU/0.2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4周及8周分别取小鼠的肝脏、肺脏及肾脏组织,切片HE染色,组织匀浆液接种罗氏培养基培养;取小鼠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经荧光抗体染色,采用FACSCalibur分析感染早期及晚期小鼠的B淋巴细胞表型。结果感染组小鼠肝脏、肺脏及肾脏肿大,培养后均有H37Ra菌株生长。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骨髓总B淋巴细胞、脾脏总B淋巴细胞、未成熟B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骨髓成熟B淋巴细胞、脾脏成熟B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8周骨髓成熟B淋巴细胞、脾脏成熟B淋巴细胞较感染组4周时增多(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37Ra感染BALB/c鼠模型;小鼠被H37Ra感染后影响了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促使B淋巴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为机体抵御H37Ra感染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老年H型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74例老年H型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力、健康状况、情感状况、精神健康状况以及社会功能指标评分结果分别是(86.09±11.17)分、(87.40±11.13)分、(85.49±10.17)分、(86.09±11.57)分、(84.49±9.17)分、(87.66±10.23)分、(88.00±8.06)分以及(85.44±6.08)分,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得其相关生化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促进其病情及早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