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益生菌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所收治的共计40例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入选的4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20例仅接受对症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20例接受益生菌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CT、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干预后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布地奈特以及特布他林与氨茶碱进行联合的治疗方式,对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2年8月时间段接受本院治疗的老年慢阻肺患者131例,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参照组66例与实验组65例。参照组接受布地奈特以及特布他林进行治疗,实验组接受布地奈特以及特布他林与氨茶碱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用力呼气1s的容积)以及FEV1/FVC(用力呼气1s的容积/用力肺活量)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治疗,采用布地奈特以及特布他林与氨茶碱联合的方式,治疗效果大大提升,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并且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奥沙利铂治疗肝癌化疗病人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3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68例肝癌化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2组,即奥沙利铂治疗方案(实施对象为34例对照组患者)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奥沙利铂治疗方案(实施对象为34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水平。结果:ORR、DCR,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ATS、TBLL、ALT、ALB水平,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TS、TBLL、ALT水平均有所下降,ALB水平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肝癌化疗病人采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奥沙利铂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平扫在提高基层医院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率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收入的3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使用CT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以CTA作为金标准,共诊断出25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5例为非主动脉夹层,比较两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T与CTA对主动脉夹层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利用CT平扫对AD进行诊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基层医院诊断AD的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雾化、孟鲁司特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情况、免疫细胞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D4+水平及CD4+/ CD8+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取沙丁胺醇雾化、孟鲁司特钠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能够正向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改善肺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剂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以及T 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在肺功能指标以及T 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十分突出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提升T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临床价值较高,可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拜糖平和二甲双胍在 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取得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4 月诊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84 例作为治疗对象,并随机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2 例,研究组应用拜糖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低血糖 事件 和不良反应 发生例数 。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0.05 );研究组患者餐后 2h 血糖降低更明显,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例数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比无意义( P>0.05 )。 结论: 拜糖平和二甲双胍药物在 2 型糖尿病疾病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拜糖平降低餐后血糖效果好,二甲双胍药物对降低空腹血糖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2 型糖尿病应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 2 型糖尿病患者 70 例入组,根据用药不同分组法分组,将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35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给予拜糖平治疗的 35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在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2 型糖尿病应用拜糖平降血糖效果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