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张家港市实施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思考分析,为其他低流行地区实施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收集、整理HIV/AIDS社区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管理工作情况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对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社区管理工作以来HIV/AIDS随访检测率、抗病毒治疗率、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接受结核病检查率均达到并远超全国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指标的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心态由抵触、担心逐渐转为自然接受,亦未发生隐私泄露或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在艾滋病疫情低流行地区,采取行政推动并落实相应政策、经费等保障措施,实施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是切实可行的。健全的基层防治工作网络、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保密工作是社区管理工作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需输血的6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DiaMedIgG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验,记录比对所得结果。结果经检验,其中5例呈阳性,其中自身抗体2例,同种特异性抗体3例,其中男性占0.56%,女性占0.9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孕妇的阳性率,与非孕妇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女性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孕妇阳性率高于非孕妇,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其与成像质量的关系,从而尽可能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选取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行CT冠状动脉造影。A组应用常规体部滤线器模式650mA扫描,B组采用选用心脏滤线器模式结合低剂量450mA扫描。比较并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所有患者采用原始增强扫描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应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进行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方中药外洗治疗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门诊或住院收治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并致2~3级皮疹患者24例,具体治疗为自拟中药方外洗30min,每日2次,15日为1疗程。观察皮疹变化情况,15d后评价疗效。结果12例痊愈,10例显效,2例进步,总有效率达91.6%(22/24),未见不良反应报告。结论自拟方外洗治疗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服用者药物性皮疹疗效确切,且安全,可供临床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行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清HBV标志物、HBVDNA以及preS1Ag/Ab检测,比较preS1Ag与HbeAg阳性检出率与抗HBs与抗Hbe的阳性率。结果60例preS1Ab阳性血清中,抗HBs阳性率46.67%高于抗Hbe的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beAg相比,前S1抗原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的敏感度更高,而前S1抗体能帮助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具备重要临床检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检验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酶联免疫血液测定,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再检意义,观察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的反应重复率和再检率。结果经统计发现,抗-TP抗体、抗-HIV抗体、抗-HCV抗体及HBsAg四个项目的初检及复检试剂的反应重复率和再检率对比均有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其中,HBsAg复检结果显示,阳性检出可信度较低,再检反应重复率为16.2%,抗-TP抗体、抗-HIV抗体、抗-HCV抗体的再检反应重复率分别为14.2%、13.8%、12.6%。结论可以根据血液检验反应重复率和再检率,推断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宁对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者不良情绪、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的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免疫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安宁疗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属应激量表(RSS)评分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AS、SDS、R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者的RSS评分与SAS、SD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者有较严重的抑郁焦虑和较高的心理应激水平,研究发现安宁疗护能够有效调节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情绪,降低心理应激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甲状腺功能同血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共搜集受试者1386名,对其展开问卷调查以及各项指标水平的检测,并依照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对比各组血糖检测结果;并按照血糖检测结果分成糖耐量正常组、糖调节异常组和糖尿病组,对比各组游离甲状腺素检测结果。结果亚临床组2h血糖水平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组高(P<0.05);糖尿病组游离甲状腺素水平较糖调节异常组和糖耐量正常组高(P<0.05)。结论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同血糖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且游离甲状腺素水平越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会越高,临床应给予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攀枝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及其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依据及降低血液不合格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血液初、复检结果的各项实验室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53809名献血者不合格率2.67%,其中HBsAg阳性率为0.40%(213例),抗-HCV阳性率为0.09%(51例),抗-HIV反应率为0.06%(33例),确认后阳性率为0.05%(25例),抗-TP阳性率为0.64%(346例),ALT不合格率为1.47%(793例),各项检测不合格率依次为ALT>TP>HBsAg>抗-HCV>抗-HIV。结论ALT不合格是血液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体质指数(BMI)异常的超重和肥胖无偿献血者应加强ALT的筛查,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及减少血液报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站无偿献血构成比例,并分析献血人员体检项目不合格人数占当年献血总人数和不合格人数百分率,观察来站无偿献血与下部队采血检测项目阳性率有何区别,确定来站献血人员筛查重点,避免血源浪费。确定部队献血员筛查重点,为部队征兵提供参考指标。方法统计2008-2012年的来站无偿献血人员及部队无偿献血员的检测资料,分别计算阳性百分率,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08-2012年来站无偿献血构成比例出现了由高至低,又到升高的过程。检测资料显示HBsAg阳性率在来站献血员中占较高比例,部队采血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来站献血人员总体而言两者TP阳性率以来站无偿献血居多,5年内无抗-HIV确诊阳性标本检出。ALT阳性检出率在我站无偿献血人员中检出率较低,结论部队献血员HBsAg和抗-HCV阳性率高低与地方献血员比例分布呈倒置状态。建议在以后的征兵体检时,应重视应征者抗-HCV的检测,来站献血人员建议查体时更注重乙型肝炎的咨询和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德阳地区2008—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方法对2008—2014年168317份献血样本抗-HIV确证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2014年德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确诊感染率平均为0.017%,HIV确证人群4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为90%,男性感染者是女性感染者6倍;未受高等教育感染者人数是受过高等教育者人数3倍;感染者中自由职业者和农民比例达到58%;非正常性行为导致的HIV感染达到90%。结论全社会和采供血工作人员需要共同努力,加大艾滋病等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宣传、防控力度,加强献血前的征询、排查工作,提高血液检测水平,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提升血液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身体健康状况,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避免因输血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速率法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2年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为2.04%,抗-TP不合格率最高为0.66%,其他依次为抗-HCV0.52%、HBsAg0.45%、ALT0.41%、抗-HIV0%。结论部分无偿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毒,血站应不断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尽量采集低危人群血液,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因输血而传播的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奉贤区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阳性结果,探讨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处置对策。方法1466名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者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和X线胸片筛查,观察阳性结果,排除结核感染。结果结核病密接者筛查中高校和中专学生PPD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P<0.01),疑似及确诊结核病患者中高校和中专学生也占多数,而X线胸片筛查高校、中专及中小幼儿童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对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尝试拓展体检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预防治疗、落实监管责任等处置对策,进一步提升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实效。
简介:摘要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公布,标志着科学家对人类大脑机能及疾病治疗的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科学研究方法。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日后的学习研究大有裨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剧技术对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20例精神分裂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应用心理剧技术干预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应对方式、心理弹性量表评估。结果(1)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弹性水平总分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得分升高,退避、自责得分下降,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追踪后测试显示,研究组心理弹性总分提升,其中坚韧得分提升明显;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得分继续提升,退避和自责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弹性总分无明显提升,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退避、自责改变不明显,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剧技术和常规健康教育均能提高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弹性及改善应对方式,心理剧技术干预效果佳,且有持续改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预防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好(A)组30例,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B组)25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治疗时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A组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仅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HBV-DNA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肝功能与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VDNA(log)水平为(3.68±1.04),与治疗前的(6.74±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