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西沙必利)和对照组(麻仁丸)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75%>70.83%)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的肛门直肠感觉和排便情况对照相仿(P>0.05),治疗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感觉和排便情况均明显得以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的每周排便次数(3.95±1.18)次>(1.23±0.32)次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直肠最低敏感量(158.21±15.3)ml<(184.62±20.19)ml、直肠最大耐受量(227.59±25.38)ml<(251.59±28.46)ml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疗效,需要在临床上合理应用,以改善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150例,按照患者挂号顺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加曲班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APACHII评分对比两组患者肾脏衰竭数、尿量、血肌酐以及蛋白尿等因素,对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7%,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最终观察组的预后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析预后影响因素过程中,采用APACHII评分对患者肾功能衰竭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具体探究,进而采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脓毒症或者是肝功能恶化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三步法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共56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干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采用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滴眼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三步疗法(中药熏眼+睑板按摩+睑缘清洁),以一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对两种治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28例患者(36只眼)中,12例治愈,14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28例患者(38只眼)中,6例治愈,14例好转,8例无效,治疗总效率为71.43%。两组相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法配合滴眼液,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临床治疗,能够产生较好的临床疗效,基本无副作用,将中医治疗融入临床治疗方案中,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肌前庭诱发源性电位(cVEMP)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引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82例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分为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分别进行cVEMP检测,分析cVEMP的引出率。发病时以突聋不伴眩晕患耳为对照,患耳治疗1周后与发病前对比,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结果治疗前,突聋伴眩晕组患耳和对侧耳的引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与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聋患者可以通过cVEMP检测评估前庭功能,且对听力恢复预估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某品牌保健酒(长寿酒)对小鼠的疲劳作用。方法雄性清洁级成年昆明种小鼠,试验设三个剂量组10倍人体摄入量组、20倍人体摄入量组、30倍人体摄入量组,以及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糖对照组。分别进行负重游泳试验、血清尿素氮、乳酸、肝糖原测定。结果该保健酒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实验组负重游泳时间较3个对照组均有延长,其中高剂量组与空白组、酒基对照组和糖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低、中剂量组与酒基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保健酒3个剂量组血清尿素氮水平与3个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糖对照组相比,小鼠血乳酸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小(P<0.05)。3个剂量组小鼠与各对照组相比其肝糖原增加(P<0.05)。结论该保健酒能够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及血乳酸曲线下面积,增加小鼠糖原贮备,具有抗疲劳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比较苏州市社区老人与敬老院老人认知功能。方法以随机抽取的苏州市52名社区老人和45名敬老院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运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描述与推断。结果在总体认知能力水平上,敬老院老人比社区老人明显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社区老人组中共有7人(13.46%)认知功能下降,敬老院老人组中共有22人(48.89%)认知功能下降。在各项独立认知水平上,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敬老院老人和社区老人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言能力中,命名能力、复述能力、三步命令、书写能力、复写能力,敬老院老人和社区老人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敬老院老人与社区老人相比,认知功能较差,社区和敬老院不同的赡养方式和环境因素可能是老人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败血症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足月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及对照组;败血症患儿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无影响凝血功能因素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时及3~7d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AT-Ⅲ活性、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等7项检查指标变化。结果在入院早期,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败血症新生儿APTT、PT明显延长,PLT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进展,部分败血症患儿出现DIC状态,其早期凝血指标与未发展至DIC状态的患儿早期凝血指标相比,只有DD存在差异,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败血症患儿DIC时期较其早期非DIC期凝血指标相比,AT-Ⅲ活性、PLT计数明显降低、DD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在败血症病理过程中出现凝血功能紊乱,且随疾病进展出现动态变化,临床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及早对症处理,预防DIC,减少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