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索家庭医生中医药防治一体化服务模式建设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社区接受家庭医生管理的患者,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常规管理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接受实施家庭医生中医药防治一体化服务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居民签约有效率、中心签约对象组合内就诊率;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对象组合内就诊率及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对象中心就诊率。结果实施后居民签约有效率及中心签约对象组合内就诊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对象组合内就诊率及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对象中心就诊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中医药防治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建立可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流程和方式,强化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综合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接受CRT-D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4例接受CRT-D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接受CRT-D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Ⅰ型、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同时是否进行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患者单纯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在上述手术基础上同时进行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观察两组I型、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对照组I型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Ⅱ型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Ⅱ型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术后手术处理方式不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但对于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来说同时行尺骨茎突手术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养肝化瘀颗粒运用于正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中对其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属正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养肝化瘀颗粒,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后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AST、ALT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TBIL、ALB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治疗2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距(P<0.05)。结论养肝化瘀颗粒运用于正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中,能有效减轻患者肝脏炎症损伤,改善肝功能情况,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护理配合在PET/CT-MRI多模式分子影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今接受进行PET/CT-MRI多模式分子影像检查的患者,共103例,研究规范化护理配合的配合效果。结果在我院接受PET/CT-MRI多模式分子影像检查的患者均没有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得出的图像也符合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结论在PET/TC-MRI多模式分子影像检查过程中进行规范化护理配合,能够为获取更加清晰的影响奠定基础,因此需要在临床上具体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病区护理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月—6月急诊病区接收的患者中选取96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交接班模式,研究组(48例)患者在床边交接班中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遗漏和信息传递不清发生率、护士对病人掌握程度、交接班平均耗时。结果研究组交接遗漏和信息传递不清发生率与交接班平均耗时远低于参照组,而护士对病人掌握程度评分却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在急诊病区护理床边交接班中,可以有效的加强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避免交接遗漏和信息传递不清的发生,缩短交接班平均耗时,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择期手术患者。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传统护理模式,而对观察组中的择期手术患者采取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择期手术患者对于相关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中对于相关护理满意的择期手术患者有45例,占90.00%,而观察组中对于相关护理满意的择期手术患者有48例,占96.00%,即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择期手术患者对于相关护理满意程度更高,p<0.05。结论在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采取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对于相关护理满意程度,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水痘患者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水痘患者15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100例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参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治疗效果两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退热时间、泡疹结痂和住院时间等实验组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0%)显著高于参照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水痘患者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模式的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29例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降低,其中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其中研究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模式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于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方法笔者抽取2009年6月份-2012年6月份期间来我院就诊的86例ICU患者,将86例ICU危重症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ICU危重症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新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出现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现象以及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的插管留置时间相较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来说明显较短;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所需的时间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明显较少;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高。结论临床对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管理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师式服务模式。方法建立全科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式服务组织框架,开展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儿童、贫困居民、慢性疾病患者等为服务对象的家庭医师式服务模式,规范了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同时评估工作效果绩效。结果截止到本文研究的2015年10月完成签约近2373余户,新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302余人,完成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165余人次,预约上门服务20余次。针对服务质量、签约情况中心组建家庭医生评估小组开展电话抽查及百姓座谈会形式,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百姓对家庭医师式服务知晓率达到94%以上。结论实施全科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师式服务模式能从有效提高群众满意度,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全程管理,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家庭医师式服务认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