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从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面对广大急慢性肾衰和尿毒症患者群体,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基层医院血液透析过程中常遇到的断水断电和机器故障导致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断,面临突如其来的临床患者体外循环血液紧急回血问题。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治疗护理实践,总结出了在发生突然停水停电和机器故障而逼迫停止正常血液透析紧急情况下,利用液体静压力原理,在透析机血泵停转时,将患者体外循环血液安全回输进患者体内的临床新技术。该技术要求临床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要处惊不乱,果断坚决大胆处理、科学而有效地将患者引流到体外的血液及时回输进患者体内,达到既不能让患者体外循环的血液凝固而危及患者生命又不能浪费患者珍贵的血液,及时防止透析器及外管路凝血的技术效果,从而达到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减少医患纠纷的社会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藏药固体制剂生产技术难题,以及相应的对应策略。方法对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曾经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了解在藏药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最终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丸剂作为主要的藏药固体制剂的类型,通过对2010年至2016年国家食药机构公布的药品质量的公告进行研究,其中共有120批次的藏药丸剂品种出现了不合格的情况,而有很多的质量问题都与生产环节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性状、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水分、溶散时限等五方面。结论藏药固体制剂中存在的生产技术难题,对其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只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藏药固体制剂在生产技术上的难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对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保肢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严重感染糖尿病足患者110例,采取数字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对患者保肢的作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保肢率85.4%,对照组保肢率63.64%,观察组患者保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0.00%,对照组死亡率5.4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对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保肢的临床价值较高,较常规治疗可提高保肢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仅有2例患者出现L4神经根支配区痛觉过敏现象,在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得以好转,未出现复发。同时,患者出院时、末次随访中的腰痛及下肢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相比较术前更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接收的静脉输液给药的患儿18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纳入患儿92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患儿应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同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3.26%,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5.22%(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05%,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79.35%(P<0.05)。结论在小儿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对于静脉输液给药,应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同时辅以良好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不同吻合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35例行胃癌切除消化重建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吻合技术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双层吻合技术,B组采用单层吻合技术,C组采用吻合器吻合技术,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相比于A组来说显著较短,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患者发生吻合口漏的几率分别为16.7%、8.3%、9.1%,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几率分别为16.7%、8.3%、0.0%,B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A组来说显著较小,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三组均无死亡病例,B组和C组的日均饮食量和饮食次数相比于A组来说有所改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采用单层吻合技术和吻合器吻合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2例,分别给予传统人工假体治疗、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比两组关节功能评分、骨缺损长度以及软组织缺损面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92.03±19.23)分、(85.44±16.00)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84.28±21.70)分、(91.02±14.00)分较对照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76.00±18.13)分、(72.40±15.11)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71.77±20.40)分、(84.55±12.00)分明显升高;观察组骨缺损长度(0.38±0.13)cm、软组织缺损面积(0.68±0.19)cm2较对照组骨缺损长度(1.64±0.64)cm、软组织缺损面积(1.70±0.71)cm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后,关节功能、骨缺损长度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DR)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22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体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224例患者均行DR检查诊断,将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224例患者手术病理活检均提示为乳腺癌,DR检查结果显示204例患者可触及肿块,其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56例,髓样癌24例,黏液腺癌16例以及浸润性小叶癌8例;剩余20例患者未触及肿块,其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各8例,小叶原位癌4例。结论采用DR进行乳腺癌诊断,诊断准确率高,操作便捷,所用成本低,同时其对患者的辐射较小,安全性良好,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方法11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6例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6例以真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创面均愈合(含截肢创面)。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前创面面积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在创面结果方面,两组瘢痕愈合了相对接近(P>0.05);研究组植皮愈合率为64.29%,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35.71%(P<0.05);研究组截肢率为3.57%,显著性少于对照组的39.29%(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足的创面愈合,可以有效降低截肢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腹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当中无瘤技术的护理工作进行配合。方法在本次研究当中,选取的患者病例为本院在2008年10月到2013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食管癌患者,在进行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之后,对相应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对各项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判断。结果在对选取的96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同护理方式所得出的达标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划分瘤区与无瘤区的达标率为97.53%,气腹处理的达标率为90.46%,器械处理的达标率为83.45%,穿刺通道处理的达标率为94.67%。结论在对食道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无瘤技术治疗的过程中,不同的护理配合所产生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必须要选取最为恰当的护理手段,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的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升。